事前的準備每天都在準備與教導父母以身作則,日常生活的言行舉止就要讓孩子知道安息日的重要。星期一到六的教導、提醒與準備,就是為了在聖餐聚會中表現最好的狀態。爸媽要有這種認知,孩子才會把安息日聚會當一回事。爸媽可以唸利阿賀拿兒童園地中關於安息日保持虔敬的故事或文章,鼓勵孩子效法。

在家中保有聖靈同在,讓孩子習慣聖靈陪伴如果家中環境亂七八糟,家人間言語缺少愛心與尊重,孩子每天的生活步調安排的太緊湊,都會讓聖靈遠離,孩子如果和聖靈不熟,怎能期待他會在安息日感受得到聖餐的虔敬氣氛?這是父母的責任__在每天生活中邀請聖靈。每天持續不斷地邀請聖靈。這是能讓孩子在安息日保持虔敬的關鍵。
具體的建議孩子不會假裝,安息日的表示就是平日的樣子,並不是說孩子隨時隨地都要安靜,聖餐時才能虔敬。而是要去觀察孩子何種狀況下會安靜滿足並樂於服從,就盡量在安息日提供這樣的條件。
我的經驗有:讓孩子睡夠、吃飽、尿完學齡前孩子應該每天晚上九點以前睡著(注意!不是9點上床)每天至少睡夠11~13小時(無論分段或一次睡夠均可)。怎麼知道孩子有沒有睡夠?如果孩子不是自己睡夠睜開眼睛,起床後鬧脾氣,食慾不佳,一歲之後的孩子起床後四小時內又想睡覺,那他很可能睡眠不足。睡不夠的孩子是沒辦法教導的。光是星期六提早上床是不夠的。平日就要有充足睡眠與穩定作息。爸媽在孩子小的時候犧牲幾年精彩的夜生活,換來全家同樂的晨光時間,加上孩子的穩定情緒與一輩子的健康本錢,絕對值得。
若是在上午聚會,常發生孩子來不及吃早餐的狀況,造成孩子在大會堂內鬧情緒(肚子餓的孩子是不可能保持虔敬的。),或是在會堂裡吃東西,或甚至孩子不參加聚會在廚房吃東西。我的經驗是如果早上八點半聚會,孩子必須六點半以前起床,才有充足時間吃早餐、盥洗更衣,媽媽要更早起床打點早餐與午餐,最好是星期六晚上就預先把全家人在安息日需要的衣服、書籍、尿布等先準備妥當,這樣才能在安息日保有好心情,不用一直催促孩子。而且要設定至少比聚會開始時間早到15分鐘,才有時間應付突發狀況(孩子總是在換好衣服後才便便!)。所以平日常就要有早睡早起的習慣。爸媽要認清事實:孩子就是孩子,不可能起床後10分鐘之內準備好出門,然後還能在聚會時保持虔敬。
學會上廁所的小孩就要提醒他聚會前去上廁所,並且強調聚會中不可以跑出來上廁所,免得孩子覺得無聊,在聚會時藉口上廁所卻跑出來玩。

拂曉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Nov 13 Tue 2012 19:58
  • 生氣

注意控制你所有的情感,好使你滿懷愛心。(阿爾瑪書38:12) 生氣,是每個人難免都會有的情緒,大人也許因為社會化的面具,比較能隱藏生氣的情緒,而以其他方式表達,但小孩的情緒表達往往很直接,大哭大鬧、說些不好聽的話罵人(也許他並不知道這些話的意思,只是看過別人的生氣時說過,有樣學樣)、推人打人咬人,這些都是很常見的反應,但往往會讓父母感到不好意思,旁人也常常斷言:這小孩怎麼教成這樣子? 對於這類的事,我覺得旁人需要的多點體諒和等待,孩子會不斷長大,不斷變化,相信沒有正常的父母親會喜歡孩子有這種表現,只是孩子還在學習。但如果是自己的孩子有這種表現,父母第一次看到可能會很震驚,怎麼我的小天使也會變成魔鬼?但隨著這種場面越來越多,父母有時不禁洩氣:怎麼講都講不聽,到底要怎麼跟這種完全沒有理性可言的生氣小孩溝通? 沒錯,剛出生的小天使越長越大以後,總有一天,會露出魔鬼的面貌,但這不代表他就變成魔鬼了,只是他還沒學會用天使的方法來處理複雜的情緒,這些複雜情緒需要智慧來處理,智慧需要年歲來累積,大人可能都處理不好自己的情緒,要求小孩馬上在這方面做到完美,似乎有點苛求。父母需要耐心不斷勸誡、教導。 但要如何教導呢?有些教育專家認為孩子生氣時,可引導他把怒氣發洩到不會傷害人的地方,如打枕頭。但我覺得,其實孩子可以做的更好,我們應該用更高的標準來教導孩子。 先知多馬孟蓀會長告訴我們:生氣就是屈服於撒旦的影響。沒有人能讓我們生氣,要不要生氣是我們的選擇。(利阿賀拿2009.11 「親愛弟兄,控制脾氣」) 無論任何狀況之下,我們都可以選擇不生氣。我覺得這不是叫我們壓抑怒氣,不要發洩出來,而是要從根本上解決我們發怒的原因。我們必須先知道天父愛我們,所以我們必須尊敬每一個人—他們都是天父的孩子,然後學會謙卑自己,忘掉自己,去愛人、服務他人。如果我們都以這種方法來訓練自己控制感情,相信不會有什麼機會讓我們發怒。 為什麼我們要這麼「辛苦」的訓練自己,駕馭自己的情感,而不乾脆「發洩」出來,比較省事又輕鬆呢?很簡單,當我們選擇「發洩怒氣」這條路,就算我們是以不傷害人的方式,也是等於卸下自己的心防,給撒旦有機可乘的機會,讓我們習慣把自己擺在第一,而忘記了兩大誡命:愛神和愛人如己。 大人需要這樣訓練自己,讓自己成熟地處理忿怒情緒,我相信,孩子也必須從小學習這種方式,而不是長大懂事後再學,因為這種面對情緒的方式,會成為習慣。趁著還沒任何習慣之前,就做正確的事,以養成好的習慣。


拂曉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家孩子還小的時候,曾經有長達一年多的時間,他們每天都要求我唸兩段經文故事給她們聽,先唸新約中耶穌基督到客西馬尼園祈禱一直到祂被釘死在十字架上,接著再唸摩爾門經尼腓三書中耶穌基督向尼腓人顯現,一直到耶穌基督祝福尼腓小孩為止,最後,她們會跟我確認:耶穌基督愛小孩,得到肯定回答後,才很滿意地結束她們的經文研讀。我感覺到,他們非常期望能看到耶穌基督,並且很確定他們將會是那個耶穌基督懷裡抱的小孩。

而我也會想:我是否準備好迎接耶穌基督來臨,隨時歡迎祂的來到?還是看到他來時便心中慌慌張張,後悔不已,因為還有很多事來不及,沒有做?

艾繆萊克説:今生是世人為迎見神而做準備的時候,今生的日子是世人完成工作的日子。羅素納爾遜長老說過:我們活著是為了死亡,死亡是為了再次復活。真正的夭折是還沒準備好迎見神就死了。


但除了命在旦夕的病人,或日暮西垂的老人外,我們卻常常會以為死亡離我們很遠,其實棺材是給死人用的,不是給老人用的,就算平日身體健康,我們仍然隨時會死。

坤龍有幾個工作上的朋友在這一兩年內相繼突然去世。年紀都和坤龍差不多。聽到消息都會讓我忍不住再問自己一次:我準備好了嗎?

拂曉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