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主動學習的能力,就是能根據自己興趣與實際需要,搜尋並應用可得的學習資源,採用自己擅長的學習方式,以增進自己技能、知識、智慧的能力。
 
不光是自學生需要培養主動學習的能力,在校學習的學生更應該培養主動學習的能力,不能滿足於光靠老師餵食知識,而放棄自己自力更生,尋覓、攝取與消化學問的能力。每個人總有一天要從學校畢業,如果畢業那天就象徵學習終點,漫漫餘生不再有任何成長,那是多可怕呀!
 
學校在許多時候是有助學習的環境,在專業老師幫助下,可以加快學習速度,有對象可詢問解惑,並定期評量了解學習狀況,但也因為有太多幫助,容易養成學生偷懶習慣,而喪失主動學習的能力。
 
現在說到學習,大家只認為單指獲取一種知識,但我認為,在學習之前,先經由思考找出為何要學、怎麼學、在哪裡學、在何時學這些問題的答案,遠比取得那種知識重要。在思考並找出四個問題的答案時,就已經開始學習了,最後獲取那樣知識只是水到渠成,水溝挖好了,水自然就流過來了。
 
歸納我們家教自己孩子的經驗,我整理出以下要點,我認為是培養孩子主動學習的能力的關鍵:
 
1•不要太早教、等問了再教、不要一次說太多
 
什麼時候是孩子求知慾最旺盛的時候?就是當他提出問題與質疑的時候。這是最佳的教導機會,學習效果最佳。但這機會何時會降臨沒人知道,父母要學會從旁觀察,耐心等待。
 
2•要勞動,做家事
 
做家事不但幫助孩子養成勤勞習慣,增加自信,動手做的時候,也是孩子腦袋在反芻整理消化與應用所學知識的時候。
 
3•能學習本身就是獎勵,就算成績好也得不到任何物質獎勵
 
讓學習成為很稀有,必須努力爭取才能想有的特權。學習得到好成績帶來的肯定與成就感就是最大獎勵,爸媽給任何物質獎勵只會模糊焦點,讓孩子感覺是讀給爸媽看。
 
4•父母自己好學、樂於鑽研個人的興趣嗜好,也愛閱讀
 
身教最重要。好榜樣的力量勝過千言萬語。
 
5•限制電視、電腦、電動
 
這些3C產品可以幫助學習,但絕對需要謹慎使用,才不會造成頭腦懶惰的習慣。
 
6•父母子女多聊天,多陪伴,多討論
 
人與人的接觸最能活化腦神經,尤其是與最親近、最在乎的人。寶貴的親子時光不要流於說教。一起做點事,邊做邊聊天,如一起做菜、一起打掃,就比較不會一直盤問孩子功課。爸媽要放鬆心情,享受單純的相處,千萬不要把握機會進行親子關係「大盤點」。
 
7•要有親子共讀時間
 
一起享受閱讀的樂趣,才會真心愛上閱讀,讓書本成為一生的朋友。只要會主動拿起書來看,就具備了基本的主動學習能力。孩子小時後唸書給他聽,長大以後,可以坐在一起看各自的書。
 
8•多到戶外
 
大自然能讓人頭腦清晰,充滿活力,人的觀察與感受會變得敏銳,好奇心與想像力會被激發,就會更有動力學習。
 
9•學習是一輩子的事,不需在限制時間內學會並拿出成果
 
學習以潛移默化的效果最好,現在大家習慣學校的教學方式:一段時間內教導限制範圍內的知識,然後加以評量確定學習成果。這種方式教出來的學生,容易變得被動,習慣由別人餵食學習內容,而且必須在期限內消化並呈現成果。其實學習是需要慢慢消化吸收,每個人需要的時間不一樣。期限內評量成果不佳,不代表沒學好,可能是需要多點時間消化吸收。
 
學校的方式是方便老師教學,如果孩子在學校就是得適應這種方式,但我希望爸媽能明白學校教學方式的限制,不要拿學校的框架套在孩子身上來要求小孩,要了解孩子在學校的最重要目標不是學到了什麼,而是沒有被學校澆熄他學習的熱情。就像馬克吐溫說的:「我決不讓學校阻礙我的教育。」
 
10•讓孩子多感受,多體會,父母少講解
 
很多時間,學習是盡在不言中的,以言語講解的教導方式,效果遠比親身體驗、動手操作差。爸媽要放手讓孩子探索與嘗試,並祈求孩子能得到聖靈的教導,學習效果才能深入靈魂。
 
11•讓孩子享受自己發現的樂趣
 
爸媽少說少教點,留點空白與問號讓孩子自己填滿與解決,孩子才能享受到發現的樂趣,自己發現所學到的東西,最不容易忘記。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自學
    全站熱搜

    拂曉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