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提過:父母必須從小孩2歲左右,開始教導孩子要服從這個世界運作的原則與規範。

 

但我教他要服從規範和原則的同時,我也給他選擇的權力。

 

給選擇的權力之前,我會先確定小孩真的已經了解因果關係:做什麼選擇會帶來怎樣的後果。

 

我也會很清楚的告訴孩子我的期望:我希望你做哪一種選擇,因為我覺得那選擇對你最好。

 

然後,讓他們自己決定要做什麼選擇,並且自己去承擔選擇帶來的後果。

 

這就是為什麼我說的「服從」,不等於一般人認為的「以權威對小孩進行壓迫」。

 

因為我教導小孩要服從,但我從不強迫他們服從,他們擁有為自己做選擇的權力。

 

隨著小孩年齡漸增,小孩可以選擇的權力範圍也會越來越大。

 

我會看孩子的年紀與成熟度,可以承擔什麼後果,來決定哪些事情可以放手讓他們自行選擇。

 

孩子想去做的任何事情,只要不增加我的額外負擔,能自己搞定一切、也能自己承受後果的事,通通可以做。

 

如果孩子想做的事,後果卻不是他一人能承擔的,他的選擇權力會被暫時限制。

 

爸媽必須有智慧去挑選哪些事情小孩還不能完全承擔後果,有勇氣去限制小孩選擇的權力。

 

如果孩子想做,卻需要我的幫助,那他就要和我協調,學會在某方面作些犧牲,因為我還要衡量其他家人的需求,不可能事事都順小孩的心。

 

要求小孩犧牲,是教他如何與別人合作的關鍵。一個完全不願在自己利益上退讓的人,沒辦法在團體中與其他人合作。

 

如果孩子要學會與別人合作的話,第一個要學會合作的對象就是他們的父母:因為我們是一家人。

 

孩子有些選擇會干擾到我,造成我的麻煩,我也會直接跟他們說明:你們現在還不能完全自己選擇,因為你們還不能完全承擔結果,只會造成我的額外麻煩。

 

我覺得我有權要求小孩配合我、尊重我。

 

如果孩子必須學會尊重別人,第一個要學會尊重的就是我:他們的媽媽。

 

我從不委屈自己去成全孩子的願望,我不怕打碎他們的願望,因為我希望他們早點知道: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在面對不如意時,我該如何調整自己?

 

大約在小孩8歲(約國小中年級)以前,生活上吃飯穿衣之類的瑣事,我就會完全放手讓孩子自己選擇,因為他們在8歲時應該已經學會自己照顧自己,不需要我在食衣住行上為他們操心了,所以他們在這方面可以享受完整的選擇權力。

 

小孩前幾天才跟我說:媽媽,我覺得你是個很隨性的媽媽。

 

我問:為什麼這麼說?

 

小孩說:因為我朋友只要不綁頭髮,不穿外套,他媽媽就會一直唸他,可是你都不管我們這些事。

 

我說:不綁頭髮,自己不舒服,看起來也不好看;不穿外套,自己容易著涼;不整理房間,自己容易找不到東西。這些事你們都可以自己決定要不要去承受後果,我何必多說?

 

8歲左右開始,我會更鼓勵小孩根據自己學到的原則,決定怎麼處理生活中的難題,如:看到同學被霸凌是否應該出面阻止?如果看到朋友觀賞限制級影片,是否要加入?考試題目不會寫,可不可以作弊?

 

我會鼓勵他:每個人都這樣做的,不一定是對的,沒有人這樣做,也不一定是錯的。不管你決定怎麼做,你都要很清楚你這麼做的理由,並且準備好承擔後果。「別人叫我這樣做」或是「大家都是這麼做」絕對不是你去做任何事情的理由。

 

我也鼓勵他:你認為對的事情,就算跟別人不一樣,你也要鼓起勇氣去做,不要怕。

 

每次選擇過後,我都會跟他討論每次選擇的後果,引導他思考是否能有更好的選擇。

 

此時才是小孩思辯的開始。

 

這樣的思辯,才會直接切中要點,不會變成狡辯,才能真正培養小孩的邏輯能力,讓小孩建立自己的價值觀並自願遵行。

 

但這一切,都是發生在小孩8歲以後,決不是還懵懂無知的兩歲。

 

很多人誤以為只要經過思辯,結果一定就是「不服從權威」,其實思辯的結果,也有可能是決定「服從權威」。

 

服不服從權威,是否和權威唱反調,並非是經過思辯的證據,唯有自己真正清楚為什麼要這麼做,才代表你真正在腦中為這件事進行過思辯。

 

這也是「服從」和「盲從」的最大分別。

 

就算我不服從權威,但我這麼做純粹只是因為大家都不服從,如果我不做會跟不上潮流,被所有人取笑我就是在「盲從」。

 

相反的,就算我做的完全符合權威的要求,但我這麼做,是經過深思熟慮,全盤考量,下定決心,就算被所有人笑是「不會思辯的無腦順民」,我還是決定要這麼做那我就不是「盲從」,我只是服從我心中始終如一的價值觀。

 

怎麼判定一個人是否真正思辯過再採取行動?只需要看他是否勇敢而且心甘情願地承受他行動所帶來的所有後果。

 

沒思辯過就盲從的人,當他必須為自己行為負責時,他會只想享受好的後果,卻不願意承受壞的後果。

 

經過認真思辯的人,他的生活會井然有序,有經過細心選擇的優先順序,他會知道必須犧牲什麼,也知道必須堅持什麼。

 

沒有認真思辯的人,生活通常不由自主的一團亂,不停的忙著不太重要的事,沒辦法專心去做真正重要的事,他做事情的順序,不是自己選擇的,而是受環境或其他人影響而決定的。他常常會做這件事,卻想要得到另一件事情的後果。

 

經過認真思辯後,好好做決定的人,也才會真正去尊重別人的選擇就算別人的選擇和自己不一樣。

 

相反的,人云亦云的盲從者,無法接受別人和自己不一樣因為他自己害怕和別人不一樣,所以也不准別人和自己不一樣。

 

盲從者不會尊重其他人不同的選擇,認為世界上只有他所選擇的才是唯一正確的選擇。

 

我「教小孩服從」,但我從不「以權威強迫小孩要服從」,小孩永遠擁有自己選擇的權力這種教導方式,小孩才不會變得「盲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拂曉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