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最近常被格友問到關於怎麼選擇自學團體的問題。

 

我們家自學沒有參加任何自學團體。但我們有一群正在自學或計畫要自學(小孩未達學齡)的朋友,常常見面交流感情或分享資源,我覺得這樣就能達到參加自學團的目的了,不需要特意組一個團體。

 

我常覺得奇怪,為什麼會有自學家庭好不容易脫離學校的制式規範,卻想要趕緊一頭鑽進另一個自學團體的規範中?

 

也許你會說,自學團體和學校不一樣,但我很明白,只要是三人以上組成的團體,就需要一些規範,彼此要協調,有可能需要犧牲自己的原則。這種妥協也許不會像學校那麼沒有彈性,但一定是必然的條件。

 

當我好不容易帶著孩子離開學校後,我只想要自己靜下來,找出生活的規律和學習步調,建立自己的模式。

 

在自己的模式還沒建立穩當之前,參加自學團體很容易被團體的目標帶著走,而忘記去思考:我帶著孩子自學到底是為了什麼?

 

我覺得,當我進入廣闊無垠,毫無限制的在家自學領域後,我必須先緊緊把握住自己的初衷,清楚明確的對準自己的目標,才能一步一步穩穩的走下去。

 

如果忘記自己帶孩子自學最原本的目標是什麼,就很容易被路邊的小花小草吸引,走進原本不在計畫中的小路,迷失方向,就算走的出來,也是浪費了寶貴的時間和資源。

 

所以,參加自學團體一定要審慎考慮啊!

 

我覺得,家長必須先花一段時間觀察這個自學團體的運作狀況,除非家長100%完全贊同自學團體的理念與作法,並在時間、地點、金錢、資源各方面都能配合的條件下,再來考慮是否參加這個自學團體。千萬不要為了參加而參加,最後累到的是自己。

 

經過審慎考慮再參加自學團,也可以讓未來家長與自學團體的合作更順暢。自學團體不是學校,不是繳了錢把孩子送去就沒事了,很多自學團體需要家長的投入與犧牲,沒有很大的互信基礎,是很難做到的。

我很佩服許多自學團的發起人和帶領者,我覺得他們真的是「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也知道,對自學團來說,「門庭若市」有時候反而是困擾。人越多,溝通理念與形成默契更需要磨合的時間與精力,甚至到最後,這件事反而喧賓奪主,造成本末倒置,主辦者多半在處理家長的問題,而沒力氣關注孩子的學習發展。

 

我個人覺得,選擇自學,註定是要走上人煙稀少的道路,那就不要再老想要參加大拜拜,或逛菜市場--人少的地方,反而容易發現不為人知的大寶藏。


就算揪團上課也是一樣。除了老師的教學內容和教法之外,一起上課的學生和家長,一定也會影響到課程的進行與走向。自學家長有千百種,是否都能相處和睦,彼此體諒,產生默契,這是能否繼續走下去的關鍵。

 

自學生無論是參加自學團或是揪團上課很多都要花錢,常常並不便宜,這筆錢花下去之前,請務必三思啊!

 

如果真的有太多問題不能解決,我覺得其實不用勉強自己去加入任何自學團體,來滿足「讓孩子有團體生活與人際互動」的目的。

 

要參加團體?家庭就是最基本的團體了,先好好經營親子和手足之間的關係吧!不用急著要孩子認識一樣在自學的朋友。只要繼續自學,未來總有機會認識的!

 

要人際互動?打開大門,左右鄰居都是人,走到馬路上,來來往往的也都是人。住在台灣,就算是鄉下,也一定可以很容易看到人,人際互動的機會多的是!重點是:家長有沒有教孩子把那些形形色色的路人甲乙丙丁當人來認真相處?還是視若無睹這些人的存在?

 

用心跟生活周圍會碰到的人相處,就是最好學習人際互動的機會。自學團?太刻意了!

 

另一個選擇是部分時間回學校上課與參加社團,孩子也能有機會認識同齡的朋友,瞭解學校生活到底是什麼樣子。認識不是自學生的朋友,讓孩子有機會去思考自學對自己的意義何在,我覺得也是必要的。

自學家長需要資源共享、互通消息?網路能突破地域的限制,及時找到各種自學的資源和訊息,絕對比參加自學團方便又快速。我自己也透過網路交到一樣是自學家長的朋友,很多到目前都還沒見過面,但因為理念相同,網路上就可以聊得很愉快只是自己要注意不要沈迷網路,忘了正在自學的小孩了!

 

的確,網路不能取代所有的人際互動,我們還是會定期和朋友見面,這時就看出自學的好處了我們可以約週間所有人上學上班的時間,無論約任何地點,都不需要跟週末人潮擠到一起!

 

我深深瞭解剛自學的家長會感受到的孤單感覺,所以會很想找個自學團體趕快加入;我也不是要告訴你應不應該加入自學團體,因為這答案只有你自己會知道;我更不是要為自己的自學團體招生,因為我說過了:我目前沒有組任何正式自學團體。我只是想說:加入自學團體前,務必考慮清楚,想遠一點,不要一頭熱,人云亦云,這樣很容易造成自己的麻煩和別人的困擾。

 

畢竟,沒有任何規定在家自學一定要加入自學團體,不是嗎?

 

既然我沒有參加自學團體,這些自學朋友是從哪裡找來的?除了之前說過網路上認識後來約見面的,或偶爾參加自學活動時認識的,還有,從孩子小時候我自組playgroup共學團體時就認識,後來一直維持關係到現在的。

 

我一直覺得友情是持久深刻的最好,團體中的互動,往往流於表面,團體活動能讓我有機會認識朋友,但認識之後,我比較喜歡私下單獨和朋友相約,這樣比較能更深入交往。

 

當初孩子小時候,我開始組共學團體的目的,就是希望能掌握這個團體的風格和走向,希望吸引到談得來的朋友(無論是家長或是小孩),未來隨著孩子長大,能一直深入交往下去。

 

所以我不喜歡參加人數眾多的共學團,自己組的共學團也不希望太多人參加(3-5人我覺得是最理想狀態)。一方面人數太多,我當主辦者壓力很大,非常累,這不是我組共學團的目的;另一方面,人聲吵雜的場合,很難有深入的交談,對我來說,非常不利於培養友誼。

我承認,也許是我個人因素,我很難在人很多的狀況下培養深刻友誼,也許你不會,也許你可以在熙來攘往的人群中,依然深刻的與朋友談心,並感到滿足快樂;也許你和孩子只要在團體裡就精神百倍,你也有足夠的時間和體力接送小孩,有足夠的金錢付上課和自學團的費用--那麼,我覺得你想參加什麼自學團就去參加吧!

當然,這中間也有時間分配的比例問題,從完全不參加任何自學團體,到每天在各種不同的自學團中奔波,中間是有很多可能性的。為了配合家庭成員的需要和小孩的成長,我們家也常在「全無」到「爆滿」的光譜間挪移位置。我覺得最重要的是,家長應該清楚自己與小孩的獨特需要,調配最適合自己家庭的自學方案,不要因為跟別人不一樣而害怕。

加入自學團體的好處是,有點類似上學,所有準備工作都有人已經幫你鋪好路,基本上不需要花太多精神自己來,當然也不需要想太多。

我是比較偏向喜歡自己動手,直接帶著孩子從前置作業開始,一起學習一起做。

我覺得,在家自學的學習不光只是在課堂中,有時候從「準備開始學習」的過程中,能比「學習當下」學到更多東西。

我也喜歡慢慢尋找投契的朋友和可以利用的資源,不想一下子就跳入團體中,被團體的規範束縛住。

 

我寫過幾篇如何組織共學團的文章:

組織共學團(如何開始的方法)http://jtk123.pixnet.net/blog/post/184079181-%E7%B5%84%E7%B9%94%E5%85%B1%E5%AD%B8%E5%9C%98

課程與情誼(共學團應該以課程為重,還是情感交流為重?)

http://jtk123.pixnet.net/blog/post/171553311-%E8%AA%B2%E7%A8%8B%E8%88%87%E6%83%85%E8%AA%BC

打人與被打(這絕對是共學團中一定會遇到的問題!)

http://jtk123.pixnet.net/blog/post/160081766-%E6%89%93%E4%BA%BA%E8%88%87%E8%A2%AB%E6%89%93

 

當初我組共學團,我的理想是盡量不收任何費用(除了偶爾的小額材料費外),因為我不是以營利為目的,但我很希望家長能完全參與所有活動,而且課程盡量都是家長自己來,不要請老師(請老師花的錢就多了!),這樣才能慢慢培養出家長的「自學感」,深入瞭解孩子的學習狀態與習慣。

 

我發現,其實只要有機會慢慢習慣自己教小孩,而不是直接丟給老師,家長自然就會越來越贊同在家自學,選擇不讓孩子上幼稚園,等孩子要上國小時,很自然的就選擇申請在家自學了。

 

所以我建議,如果你孩子還沒上小學,但你有想要未來幫孩子申請在家自學,現在就可以開始,著手打造一個符合自己理想的共學團體。你和小孩都會從帶領共學團體中學到很多,也會有機會認識可以在自學路上相扶持的好伙伴。

等到孩子要上小學,你很自然就會有能力和人脈,自己組一個適合自己需要的自學團體。或是選擇像我一樣,雖然沒有特意組成一個團體,但和許多自學家庭、或是即將自學、對自學有興趣的家庭,彼此有深刻、持久的互動,在課程上也都互相支持。

 

這種分工合作、彼此互惠的效果,我覺得大過參加任何共學團體。

 

我覺得,這樣做雖然比較花精神,但是好處比直接參加共學團多太多了!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在家自學 自學團體
    全站熱搜

    拂曉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