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家在新北市申請自學,所以我寫的只有關於新北市的現象,我的心得也都是個人經過觀察、歸納後得到的結果,純屬個人經驗,所以很有可能別人碰到的狀況和我不一樣。當然,我真心希望,現在的狀況,已經比當初2012年我第一次申請自學時更好、更友善了。

 

我寫出這些心得,希望可以給目前正想申請自學的人參考,但是否適用於你的狀況,你必須自己去決定。

 

文中所提到的法令是指「高級中等以下教育階段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施行條例」,詳細內容可參考教育部的主管法規資料庫http://edu.law.moe.gov.tw/LawContentDetails.aspx?id=GL001382&KeyWordHL=&StyleType=1

 

以下是我的心得。

 

 

心得一:不同派別的審議委員,看申請書著重的地方不一樣。

 

新北市的審議委員分為四派:學校派、自學家長派、教育局官員派、律師會計師等專業人士派。

 

其中第四派(專業人士派)是前年法令修改後,為了審查團體自學而設置的,但我和新北市教育局確認過,他們同時也會審查個人自學。所以,以律師和會計師之類的專業背景,對在家自學會懂多少?他會依照什麼標準來審查?這些專業人士會懂自學嗎?甚至,他們懂教育嗎?他們去審查團體自學是否合於法令規範,我覺得有道理;但他們要來審個人自學?我個人是覺得很奇怪~我因為沒碰過,就沒辦法評論。

 

第三派(官員派)通常是教育局自家官員,這些官員通常因為公務繁忙,幾乎不會實際參與審議會的運作,當然,我們家長也不會在面談時看到他們,他們對申請書通過與否,影響不大。

 

剩下就是學校派(法規中第三款「校長及教師團體代表」)和自學家長派(法規中第四款和第五款「本人或子女曾接受實驗教育者」、「實驗教育相關團體代表」。)

 

根據其他家長的經驗,自學家長派的委員對申請在家自學的家長都很友善,如果跟你面談的委員是自學家長派,通過的機會就很大。

 

根據目前法規,審議會中,自學家長派委員應該有4-6人,但我在102學年和103學年申請時,法令規定比例沒這麼高,所以,我兩次申請很不幸的,審查我的委員都沒有自學家長,都是學校校長、督學、輔導主任之類的背景。

 

順道提一下,我一直跟新北市教育局要求公布審議委員名單,民眾才能相信審議會委員資格真的有按照法規比例組成,但教育局到現在都還是沒有提供我任何名單,所以審議委員目前資格比例是否合法?人數是否足夠?都還是未知數。(法規上規定審議會中至少要有9位委員,但我從未看過9位委員一起出席任何一個場合。)

 

回到主題。學校派的委員,著重的重點就是:申請書要字寫很多、排版、印刷、裝訂都要精美、頁數越多越好,這些都是代表申請家長的「誠意」。但他們都不會每頁仔細看,他們通常只會看:

 

  1. 課程時間表(最好排的跟學校一樣滿滿滿)
  2. 課程內容(最好跟學校的科目都一樣)
  3. 課程進度(最好跟學校一樣的進度)
  4. 最好有固定時間回校上課
  5. 最好有回校參加定期評量

 

這些都是我當初審查不過的原因,我真的不怪這些委員,我知道他們不是故意為難我,只是以他們的背景,他們只懂學校的那一套,所以當然拿他熟悉的那套來評估我。(所以,我真的不太懂,為什麼法規中審議委員要有學校代表?可不可以附加資格,必須是「修過自學相關課程、對自學有基本瞭解」的學校代表?)

 

希望現在學校派的委員變得比較能從善如流,知道自己並非自學專家,用比較謙卑的心來協助自學家長,而非真的來「審查」。

 

心得二:因為申請案件太多,每個委員只分到自己負責審核的那幾份申請書,他也只負責審核那幾份就好,並不是所有委員都會看到每份申請書,更不可能仔細閱讀每份申請書。

 

我會有這推論,是因為那份開學後才通過的申請書,最後幫我忙的自學家長派委員告訴我,他根本沒看過我的申請書,是因為我的申請書三審都不過,就要被打回票時,他在承辦人員桌上看到才攔截下來,發現評定我不能通過的原因,都只是枝微末節,不應該因此不通過,才救回我的申請。這真的是神的幫忙。

 

所以我才推論,至少在初審、複審、甚至三審時,並不是每份申請書都會被每個委員傳閱過。

 

所以,申請書分到怎樣的委員手中,幾乎就決定了審核的過程是否順利或是會一波三折。祈禱吧!

 

心得三:委員不會逐字閱讀每份申請書的內容。

 

我第二次申請時,申請書上寫的期程是六年和四年(也就是一直申請到小學畢業為止),申請當年無論是在初審、複審、三審、以及最後與委員的面談,都沒有人提出對我申請的期程有任何異議,最後申請通過的公文,也沒寫「僅通過X年」的文字。但是到了隔年,教育局卻改口說只核准我通過一年,我請他們去對照去年的公文和申請書,他們才發現,原來已經不知不覺中,核准我通過四年和六年的申請期程。

 

因此我推論:委員不會看每份申請書的所有內容,往往只挑他認為的重點看(通常就是課程內容、課程進度和課程時間表)。

 

現在不知道是否有了我的經驗,委員在審查時會仔細看申請書的每個小細節?

 

心得四:有些審議委員喜歡家長把時間表、課程進度和內容寫的"滿、滿、滿"!至於內容是否一致?實際上做不做的到?....嗯.....好像審議面談的時間只有五分鐘,大家都還沒時間想這些問題。

 

我一直覺得很奇怪,既然申請通過後,實際執行在家自學時,無論是老師家訪、成果發表、期末的成果報告,都不會有人核對我們做出來的成果,是否和申請書上的課程內容、進度、時間表一樣,那為什麼要在申請時,要我們寫那麼多課程內容、進度、時間表,甚至一直針對這幾個部分要求申請家長改進?

 

而且,像我們家通過多年的自學申請案,必須每學年開始時,寄給教育局一份這學年的課程進度、內容。我也推論,應該也沒有人會花時間和力氣,對照我們今年和去年的學習內容與進度是否有更深入、更高階、更觸類旁通--因為我每年的進度和前一年完全一樣(os:沿用成功的先例,就比較容易成功)。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委員來關心我們家小孩為什麼要一直「留級重念」。

 

所以我也不太懂,既然沒人看,教育局要家長每年給課程進度內容,可能只是想證明家長和小孩依然活在這世界上吧!

 

而且,我的最大發現是:原來申請書的課程表、學習內容與學習進度可以完全不一樣,委員絕不會在乎這三部分是否內容一致。我在第一次開始寫申請書時,花了很多時間讓這三部分有關連並且一致,卻無法通過。最後才在學校老師的修改下,根據委員意見修正後通過。但是修正通過的申請書,變成課程表、課程內容、課程進度完全不一樣,根本看不出來是同一個自學生的學習計畫,但是,這樣卻能通過了。我覺得好神奇!

 

第二年,我學乖了,既然委員喜歡看這樣的課程表、課程內容和課程進度,我就原封不動的沿用,果然,這次委員就完全不挑這三部分的毛病。(os:再次證明,沿用成功的先例,就比較容易成功)

 

最後,是我針對申請書每個部分歸納出來的寫作重點(以新北市申請書為範例),這只是我自己從經驗中得到的心得,不是要教大家怎麼寫,大家看到好笑的地方,笑一笑就好,也許有助各位抒解填寫自學申請書的壓力:

 

  1. 基本資料頁:照實填寫。
  2. 實驗教育目的與方式:盡量寫到滿出表格,內容不拘,可以抒發對當前教育環境的不滿,或是教養經驗分享,甚至當成心情小語來寫都可以。因為也不會有人對照你的目的與方式是否和課程內容、進度有關係。
  3. 學生現況描述:照實填寫。
  4. 課程內容:把所有聽過的、用過的、想用的、覺得不錯的教材、教法、評量方式通通寫上去,主持人與協同教學師資方面,我是完全沒寫,只備註"根據本計畫精神,完全由學生自主學習,沒有計畫主持人與老師"。如果你還是想寫一點,但是有點怕麻煩的話,可以寫父親或母親就好。當然,如果你對自學申請充滿熱情,無畏麻煩,那就去一一把每個相關老師找出來,請他們提供學歷證明,填寫協同教學契約書,也是挺好的。
  5. 學習日課程表:照實寫日常生活的時間表。我的原則是盡量寫大綱就好,以保持彈性,不要塞得太滿。我2012年第一次申請時,孩子當時才國小低年級,我覺得家裡不可能像學校一樣一堂課一小時,所以只安排星期二有上午和下午各一個活動,其他週間時間都只安排上午活動,下午放牛吃草,沒有任何安排,因此委員覺得時間安排太鬆散,不夠豐富。希望現在審議委員能現實一點。不要再要求家長去寫根本不可能施行的時間表和課程計畫。身為家長,我只想做到誠實。希望審議委員能真的根據我們實際狀況的可行性給予意見。
  6. 學習進度表:這應該是大家最頭痛的地方。最簡單的解決方案就是,只分月不分週,一個月一個主題,並且註明「主題教學、不易分科、所以寫在一起」,所以就不用個別填寫國語、數學….等科目進度。核心課程的主題,我是依照月份,填入我所蒐集到的各種活動資料。基本上,不會有人去對照課程進度和時間表上的科目為什麼不一樣。所以,就盡情寫吧2016-02-27 23.24.03.jpg
  7. 教學資源:把所有用過的、聽過的、想用的、覺得不錯的,通通寫上去就對了。
  8. 家長需求勾選表:依照自己需要勾選。如果沒需要學校協助,就備註一下,表格留空白,底下簽名就好。這部分內容其實是很彈性的。很多細節諸如「是否要回校上課?」「上什麼課?」「是否要參加期中、期末考?」,都可以留到開學前跟老師討論後再決定。並不是在這裡勾選就一定要照辦。
  9. 預期成效:說真的,我自己寫申請書寫到這裡,真的很累了,所以這部分我就盡情書寫自己心中的美好願望。根據我的經驗,這部分內容委員通常略過不看(他們也應該知道這部分純屬目標設立,不需要太認真),所以就不用太緊張,隨意寫吧。
  10. 需要簽名的地方簽名,和附上需要的證明和照片。現在申請是用電子檔上傳,需要簽名的部分我就用插入圖檔的方式完成。

最後,我覺得:其實,換個角度想,真的不需要一次就想做到完美,真的不需要害怕申請不能通過,這麼多年下來,我越來越覺得審議委員人都很好,越來越像是幫助家長進行自學計畫的輔導者,整個審議過程我覺得越來越像是個學習過程,而不是接受審判。

所以,祝你好運囉!

 

 

 

 

 

arrow
arrow

    拂曉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