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我很喜歡專案式學習法,但是好像做起來會耗費很多時間與心力,我只有一個人,帶著四個孩子在家自學,自己又不是什麼教育專業人士,我有辦法在家裡做到專案學習嗎?

 

答:

先來了解什麼是專案式學習。(大陸地區稱為項目式學習)

專案式學習(Project-Based Learning,PBL)的定義

         專案式學習是一種透過經驗而來的學習型態。在專案式學習模式裡,將學生分組,同組的學生必須接受一個與生活密切相關的難題,全組學生共同為這個目標而努力,一起來解決問題。(Gwen Solomon, 2003;Harry ScarbroughMichael Bresnen;Linda F. Eselman;Stephane Laurent;Sue Newell;Jackey Swan, 2004R. J. Fang, H. J. Yang, C. C. Lin, H. H. Yang, and J. C.Yu2007)。

資料來源:http://www.nhu.edu.tw/~society/e-j/73/73-31.htm

 

更清楚的說明與實例,可以去搜尋關鍵字專案式學習專案學習Project-Based LearningPBL......網路上有很多資料。

 

看完這些資料,你是不是覺得有點頭昏加上壓力超大,會忍不住舉雙手投降,心想:我怎麼可能自己做得出來?連這些說明文字我都看不太懂.......算了,還是想辦法花錢讓小孩上這種學校好了,別給自己找麻煩。

 

如果你這樣想...........那。你。就。上。當。了!!!

 

我自己在當學生的時候,就發現學校有件事做得特別好,那就是:學校非常擅長把簡單的事情說成很複雜,弄得所有的人都看不懂,也把所有必須參與其中的人搞得很累。

 

專案式學習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在學校裡實行專案學習,必須起源於解決一個生活中遇到的問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同組的學習者一起蒐集資料,思考解決方案,經過嘗試錯誤與修正,得到經驗,最後得以解決問題。

 

專案式學習的過程中,不採用傳統學校的分科,也沒有固定的進度與事先編排好的課本,碰到需要什麼知識或技能,就立刻去學起來,然後馬上用出來。

 

專案學習中的教師只是設計一個生活情景,讓學生必須面對並且解決這個問題,教師不教導任何事先規劃好的課程內容,只是在旁觀察引導,提供資訊讓學生去研究消化,整合出自己的答案。

 

專案的學習成果也沒有標準化的評估方式,同一個問題不同組學生完成的成果可能完全不一樣,因此標準化的評估方式沒有任何意義。最後呈現出來的成果如何並不是重點,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得到什麼經驗與習得什麼能力才是重點。

 

現在,只要把上一段文字改成在家裡:

 

在家裡實行專案學習,就是當我們在家裡遇到生活上的問題(如:喜歡吃甜點,但覺得外頭買的太多添加劑,想自己動手從原料做起),我們必須解決這個問題才能讓生活更理想,所以父母和孩子一起蒐集資料,思考解決方案,經過嘗試錯誤和修正,得到經驗,最後終於把問題解決。

 

想要自己做甜點作為專案學習的目標,為了解決這問題,沒有任何學校課本裡能找得到答案,必須統合許多科目的能力,也無法事先安排進度,確定何時能解決問題,一切都是邊走邊瞧邊修正,沒人知道該怎麼走。

親子可能先一同上圖書館找資料,把相關書籍借回家開始研究(語文閱讀能力),或是從人脈網路中找到專家請教意見(人際關係能力),可能需要編列預算購置需要的器材與原料(理財能力),為了去某特別地方購買材料,就需要研究地圖與方位(數學幾何能力),買回家後如何布置廚房讓工作動線流暢(空間與美感),如何從自己的日常作息中安排出時間來做甜點(自制力與時間管理),如何挑選食譜(閱讀能力),每次做完後如何記錄心得筆記(寫作能力)並與人分享成品(人際關係能力) .......

 

這些能力都不是小孩先學好再用出來,在專案開始時,小孩也沒有做過這些事的經驗,只是在學習過程因為有此需要,所以孩子必須學會才能進行下一步。父母親不需要事先準備好所有學習材料,也不需要事先把所有步驟方法都教給小孩,只需要一路陪在孩子旁邊,觀察孩子用什麼方法來達成目標,適當時機提供引導與參考資訊,並不插手搶孩子的工作,讓孩子有充分時間自己去找出自己的解決方案。

 

同樣的自己做甜點專案,你家做起來的成果,和我家做出來的成果可能會很不一樣,但我們的關心重點不應該是誰比較厲害,只應該是參與者從這個專案中學到什麼能力

 

看出來了嗎?

 

為什麼在學校實行專案式學習,教師得花這麼多心力與時間來準備課程?

 

因為:學校不是家裡,教師不是父母親。

 

學校為了模仿真實生活,教師為了模仿父母的角色,所以才必須花這麼多心力與時間來準備課程。

 

如果把專案式學習法搬到家裡,其實說穿了,所謂的專案式學習只有一句話,就是全家在一起,好好過日子"

 

全家在一起,好好過日子的意思是:爸媽帶著小孩,一起耐心面對每件生活小事,用創意去改善這些生活小事,讓日子越過越好。

 

這就是所謂的專案式學習了。

 

我再說清楚點:

 

只要爸媽不要想盡快把小孩送離家庭,好擁有自己單獨清靜的時間去趕緊”依照以往習慣"完全不加思考地"去完成那些生活小事,等一切搞定後再讓小孩回家,你就不會剝奪了孩子在家進行專案式學習的機會。

 

把小孩帶在身邊,放慢生活步調,不要一直往前追趕進度,只要活在當下,就能擁有閒情逸致跟小孩一起觀察與欣賞生活中發生的事情,想想有沒有可能做得更好,跟小孩解釋你的想法和動機(這樣你會更懂,你也會得到成長),聆聽並尊重小孩的意見,盡量讓小孩參與討論與實際動手做的過程,如果孩子願意,甚至讓孩子主導如何解決問題,鼓勵小孩向所有人解釋他的想法(這樣小孩會真正懂得他到底在做什麼,這才是真正能力的成長,這是考試成績完全顯示不出來的學習成果)--只要你這樣做,你就會成為和小孩同組一起進行專案學習的同學。

 

那誰來當教師?

 

我們的生活就是最好的教師,現實生活將教會我們所有好好活下去的必要技能。

 

其實我們努力上學,不也只是為了能在現實生活中好好活下去?

 

只要你是這樣帶著小孩過生活,其實你就已經在帶著孩子進行專案式學習了。

 

剩下的,只有為了向教育局解釋,必須把這些生活中的每件簡單小事串起來,用學校的複雜語言描述出來,好讓審查委員明白而已。

 

我自己感覺,跟別人解釋我是怎麼進行專案式學習,比我自己帶著小孩進行專案式學習還要困難很多。

 

這些家庭生活中的小事,要用有條理的方式讓外人明白,還真是不容易。

 

我不禁想到:家,其實才是最天然,最有效率,也是歷史最悠久的學習場所;父母親,不論你有沒有準備好,或是願不願意承擔起這個責任,你已經永遠是對孩子影響力最大的學習同伴了。

 

而學校,充其量只是為了模仿家庭的教育功能而人為設計的機構而已。

 

只有在家裡,讓小孩和父母在一起,親子雙方才能一起得到最深刻的學習經驗,體會到最振奮人心的學習樂趣。

 

如果要在學校達到一樣效果,那真的要教師很努力才有辦法做到。

 

最後,我想跟你說:大道至簡,越簡單,才越深刻,越有效。別看目標看過了頭,別盲目崇拜複雜,複雜只會讓你感覺很累很洩氣,別受騙了。其實你才是最有資格,最有能力帶你自己的孩子進行專案式學習的人。

 

特別聲明:我在這篇文章裡這樣說,並不是要冒犯任何一位在教育第一線燃燒熱情,追求理想的熱血教師,學校或任何教育單位。我個人非常尊敬這些教師與學校機構管理者,我認為他們非常偉大,真正做到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只是想說明:家長不應該把幫助孩子進行專案式學習的所有責任都教給學校和老師,身為父母其實處在一個很特殊的地位,足以非常有效率的帶領孩子進行專案式學習,務必把握住這個特權,不要放棄。

arrow
arrow

    拂曉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