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是我整理自己接觸過,用過的在家自學方式,也列出這些方法對我們家自學的幫助以及限制。純粹經驗分享,因為個人經驗有限,難免有偏頗的看法,如果有不完整全面的地方,歡迎指正。

 

  1. 使用學校的課本與自修

說明:使用全部科目或部分科目的學校教材,包括課本,練習本,習作,自修,考卷等,只是進度比較自由。也許會搭配回學校考試。

好處:申請時容易通過,審議委員比較不會有意見,家長也會因為感覺孩子一樣學到了上學會學到的東西,還可以定期回校考試確認學習效果,比較不會害怕,也比較好跟所有關心的親友交代。如果孩子上過學,本身對這種教材的使用方式也很熟悉,比較有方向感容易上手,家長不需要花太多心思準備學習內容,只需要定期控管進度。學校教材費用基本上不高,如果是跟親友要回收的舊課本和自修,根本不花錢。

我覺得這方法超級適合剛離開學校的自學生,我們家剛開始自學就是用這方式。我也看過體育特長的自學生,因為確定可以用體育特長升大學,自學只是為了取得高中文憑,所以請家教在他練習和比賽之餘帶他讀課本,只求理解,不求高分,這樣可以有更多時間發展特長。

限制:課本內容太乾,其實很多時候看過去就好,不需要花太多時間,慢慢孩子過了自學新鮮期後,就會覺得無聊,此時就要從相關主題延伸,搭配大量的課外閱讀和實作活動,讓孩子可以把課本內容和生活連起來。某些課本內容會灌輸小孩某種意識形態,要教小孩學會分辨哪些是事實,哪些只是某群人的意見,其實還有很多人的意見並沒有被寫進課本,要鼓勵孩子不要把課本當唯一的標準答案,要學會質疑和對照自己其他的閱讀內容和生活經驗。

2. 讀經

說明:主要是華山書院推廣的讀經教育方式,單純的反覆誦讀各類經典,不加解釋,鼓勵整本背誦,不挑內容。

好處:華山書院教材的購買成本不高,因為內容紮實,可以用很久,大人小孩都可以一起念,挺划算。能流傳百年甚至千年的書,肯定是好書,用字精確,內容雋永,反覆誦讀的確是得到文化涵養的簡單方式。這方法從小孩越小開始越好,我家小孩從四歲和兩歲時開始讀,真的覺得有開發到腦力和聽覺記憶能力。

限制:很多人質疑這方法毫不解釋,光教小孩死背硬記,會造成小孩反彈。我自己經驗是小時候小孩挺喜歡搖頭晃腦地跟著唸,年紀大了的確就不會那麼樂意,所以我把分量減少,也會搭配其他書讓小孩自己去閱讀以理解內容,小時候習慣養成了,長大持續下來的確比較容易。

我自己的感覺是,大人一開始解釋經典的內容,反而會限制孩子對文字感悟的直覺,其實是在潛意識中告訴孩子:沒我的解釋你不會懂。這是否認孩子的自學能力。從小讀經我覺得帶給我小孩的最大幫助是,他們很習慣去接觸自己不懂不會的東西,並不會因為自己不懂不會而去排斥不想接受。他們也不需要一直有人幫他們講清楚才能開始學,他們很習慣自己去體會摸索甚至亂猜,我也鼓勵他們把亂猜的想法分享出來,有時候挺有趣的。

可能有人覺得這樣模模糊糊的亂猜學的不夠紮實,但我是覺得培養孩子自己探索的動力勝過一切,這些經典可以念一輩子,長大後再慢慢紮實的去理解都不算遲。另外一個好處是,因為從小讀,雖然不懂,但是他們對這些古老經典很熟悉,長大後從頭拿起來念,就像遇見老朋友一樣高興。如果孩子沒有從小念,我想要他們在年齡夠大可以理解時,再打開經書好好研究,應該就不會那麼容易。

3. 網路學習資源

說明:從免費到昂貴的各種學習網站,內容包羅萬象,有學校的科目也有學校不教的學習內容,還可以在家裡先修大學科目取得學分。我家最常用的是Khan Academy(數學),均一教育平台(數學),Raz Kids(英文)。

好處:內容與進度都安排好,很容易確認學習效果,不用花太多精神準備課程。某些網站介面很有趣,很受小孩歡迎,會學到欲罷不能。

限制:長時間坐在電腦前,不但要注意視力減退和缺少運動的問題,也會占用到家人共同相處互動的時間,我覺得需要適當節制,這種方式,目前我只當成輔助工具,也許等小孩更大些,才會加重比例。

4. 專案學習

說明:從閱讀內容和生活中發覺有興趣深入探索的主題,打破科目限制,由孩子的好奇心帶領,去學習所有相關知識,通常會做出一個成品來代表學習成果。

好處:孩子可以隨興的沉浸在他有興趣的領域,容易學的深入。也很適合家中同時有好幾個孩子在自學的家長,可以混齡甚至全家人一起學習,父母比較像是同學,每個人依照自己的速度與方向往前走。

限制:會花非常多時間才能看到一點成果,家長容易焦慮。設立目標的能力並渴望達成的精神非常重要,不然很容易失去方向。因為打破科目限制,所以很難給出學校需要的數字成績。

5. 去學校化(de-school)

說明:完全脫離學校的制度思維,沒有教材,評量,成績,完全以生活為教室。通常強調自然,戶外,實際動手,放任小孩自主發展,盡量少拘束,甚至避免從旁引導。

好處:充分尊重孩子的個人意志,有助孩子了解自己,探索興趣與發展特長。

限制:完全放任發展會讓好的更好,壞的更壞。缺乏環境與他人給予的限制與反饋,孩子很少能有機會嘗到運用個人意志力去刻苦學習而獲得成果的經驗,小孩容易養成怕苦畏難的個性。

打個比方,學校是圈養,去學校化是野放,但我喜歡比較折衷的方式,就是放牧。

我個人認同學校不等於教育,但我比較喜歡追求與學校共生共榮的方式,而不是完全排斥。我個人也覺得孩子越小其實越需要規範和引導,這樣可以幫助他們習慣克服懶惰,畏難,害怕面對自己弱點的自然人個性。我覺得這方法比較適合青少年以上的孩子,我會等孩子人格與個性定型後,再慢慢過渡到這方式。

6. 快樂學習

說明:類似去學校化的學習方式,但更追求學習的娛樂性,強調讓孩子在學習過程中感受到快樂,孩子才會想努力學習。

好處:可以引誘小孩去學他原本不感興趣的東西,也許因此就開發了另一項興趣專長。

限制:把小孩的學習興趣放在第一,爸媽會比較辛苦,也會有很多機會花錢。

在我的觀念裡,家庭才是第一,孩子不是第一,小孩生長在家庭裡,最重要的是要把家當成生命共同體,培養團隊精神,學會為別人著想,必要時犧牲小我完成大我,我覺得學會這件事比開發任何興趣特長都重要。要從玩樂中學習是有條件的,小孩必須先付出代價,跟全家人協商,爸媽不會無條件的犧牲自己成就小孩。我這樣的態度,小孩反而更珍惜能夠快樂學習的機會。

7. 套裝的自學教材

說明:北美地區有許多專為自學生設計的套裝教材,各有優點與特色,其中許多有基督教背景。

好處:爸媽省事,每天只要跟著教材的進度走就好。如果未來打算去北美地區升學,這是很棒的選擇。

限制:購買費用不算低,如果家中好幾個自學生,負擔就有點大。因為是全英文的教材,中外聯姻的雙語家庭或有北美生活經驗的家庭用起來會比較順手。內容偏重北美文化,最好補充些比較在地的學習內容。有些教材內容是為同齡小孩在教室內互動而設計,不適合家庭中親子一對一的學習方式,也缺乏混齡學習的解決方案。

8. Charlotte Mason法

說明:這也是北美地區自學家庭很常用的方法。網路上搜尋Charlotte Mason就可以找到需多資料。簡單來說,就是強調要閱讀原文的原版書,並在閱讀後做口頭的歸納總結報告。同時也強調自然,戶外,生活能力,禮貌與品格。2013年台灣的寶瓶文化出版《我家就是大學──不靠學校,也能教出卓越孩子的終極祕訣》這本書裡的自學家庭用的方式,就是這方法。

好處:我自己只有採用此法中強調口頭報告的部分,我覺得這種和小孩言語互動的方式很好。

限制:因為語言隔閡(我家小孩還無法閱讀英文原版書),所以我只有把這方式變化到中文閱讀上,文化的差異也讓我在許多地方做得並不道地。所以我想這就是為什麼這方式在台灣比較少人知道。如果有興趣,北美地區有很多網站,書籍,甚至研討會,工作坊可以去參加研究。

9. 華德福

說明:強調自然,藝術,手做,感受與文化,在台灣比較多是幼稚園與國小階段的自學團採用此方法。

好處:我很喜歡華德福的自然,藝術與手做的元素,我盡量在家中做出來,不過我覺得做到家人能接受的程度就好。出身德國的華德福來到台灣已經出現很多在地化的學習內容,相關資源很豐富。

限制:要完全做到華德福的條件不太容易,花費的金錢成本與父母投入的時間成本都不低,就像我一貫的作風,我不會為孩子的成長投入太多心血,我覺得當媽媽的自己過得快樂最重要,只要我快樂,孩子就快樂,任何方法只是配角,不是主角。另外,華德福某些部分的教育內容與我本身的宗教信仰不太符合,所以我也只是取用適合我,我也喜歡的部分。

 

接觸並且用過這麼多種自學方式,我覺得回到最根本,還是要以自己家庭的獨特狀況來思考,做出適當的變化與綜合應用。

 

我學到要以小孩的獨特需求為主才是最重要的,我不能只是因為自己喜愛而要孩子去適應這方法,而是要因為我愛這孩子,覺得這方法適合這孩子的獨特學習風格,最能幫助他進步,才採用這方法。

 

這樣的思考方法,才能做到在家自學的真正精隨:為孩子量身打造自己獨特的學習經驗。

 

最後,我這幾年的心得是:只要孩子的心不變硬,腦袋不僵化,手腳不懶惰,用甚麼方法都很好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拂曉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