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認為,這世界上沒有公平這件事,只有「想不想要」的問題。

 

尤其家中孩子之間的相處更是這樣。

 

很多時候,我們家長以為,每個小孩都給一樣的,就是公平。其實,這是大人心中的標準,小孩心中可不是這樣。孩子在乎的是:這是不是我想要的?

 

為什麼大人要這麼在乎對每個小孩是否「公平」?因為我們把給小孩的物質用來表示對小孩的愛。也就是說,我們很怕小孩子覺得我們給的東西不一樣,代表我們給他的愛不一樣。

 

愛沒有多或少,也沒有不一樣的問題,只有「是否感受得到」。

 

爸媽千萬不要落入這種公平的陷阱。這樣會誤導孩子不斷向爸媽要求物質,以證明爸媽對他的愛。

 

爸媽也不要去評判小孩之間的相處是否公平。只要小孩沒有任何不平反應,就代表他們之間是達成協議,各取所需的,就算大人眼光看來,是多麼不公平、不合理。

 

JT小時候的任何東西,我都不會買兩份,我只買一份的用意,是要他們有機會練習分享與協調。我會把東西交給姊姊,請他跟妹妹協調到兩人都同意為止。

 

把東西交給姊姊處理,是要確定他的較高地位,建立姊姊的權威,這樣可以訓練姊姊的責任感,與妹妹的服從。

 

沒錯,權威與服從。這好像是現在許多人很不喜歡的字眼。他們比較喜歡一切平等,沒有階級,沒有權威,當然也不用服從。

 

我卻認為,階級是必須的,權威會讓孩子學會負責任。服從是一項美德,要求小孩服從可以讓她們學會信心、耐心、自尊與自律。

 

我家是有階級的,孩子都很清楚:爸爸在,大家都聽爸爸的,爸爸不在,就聽媽媽的,媽媽不在,就聽大姐的,大姐不在,就聽二姐的,二姐不在,兩隻小狗就要聽弟弟的,弟弟也不在的話,白狗要聽黃狗的。

 

服從要以愛作基礎。沒有愛的基礎,只要求服從才是暴力統治。

 

享有較高地位,代表也要負相對應的責任。我給姊姊管理弟妹的較高地位,代表他不但要照顧弟妹,也要為弟妹的錯誤負起「管理不善」的責任。在我們家,是採用連坐法,就算只有弟妹的錯,姊姊也會一起受處罰。

 

弟妹不用負那麼大的責任,但他們的工作是要服從姊姊,完成姊姊指派的每項任務。這樣當他有一天也登上團體的領導地位時,他才會作個好領導人。

 

要學會領導,就要先學會服從。

 

這麼做的好處是,小孩間會有團隊合作的感覺,媽媽也落得輕鬆,不管有多少小孩,只需要管最大的那個。其餘小的會自動很聽話。很奇怪,哥哥姊姊的話,總是比媽媽的話容易聽進去。

 

很多人採取「手足間一律平等,必須互相照顧」的方式,我覺得最大的問題是小孩間缺少互相照顧的動機(因為是彼此平等、分離獨立的個體),造成不管生了幾個,養出來的都是獨生子女,而不是兄弟姊妹。這樣媽媽會很累。

 

我真的覺得,媽媽不需要那麼累,這麼累並不代表給小孩的愛比較多,只代表剝奪了小孩間學會溝通協調、彼此相愛的機會。

 

有一次我聽到他們在分一塊餅乾,已經分成兩塊,一塊大,一塊小。J說:我是姊姊,我比較大,所以我拿大的。你是妹妹,你比較小,所以你拿小的。T說:「好」,沒有表達任何不滿意見。

 

後來我發現,T其實對零食根本不感興趣,所以也懶得去爭取。相對的,T很愛吃蝦子,每次有蝦子上桌,就看到T低頭猛吃,J吃幾條就會停止了,也從來不會抗議妹妹怎麼吃那麼多。

 

他們從來不會去比誰多誰少,只會想:「這是不是我要的」。

 

會去比較誰多誰少的小孩,其實都是大人教他們的。大人真的不要主動去幫小孩分任何東西,讓小孩自己去協調。不但省功夫,也能避免爭執。

 

不斷向爸媽要東西,來證明自己是被愛的小孩,都是被大人引導,學會「物質=愛」的公式。醫治的方法,就是給予完全純粹的愛。

 

對我來說,愛不是靠物質證明。愛是陪伴。不是因為我們要溝通什麼,或一起作什麼,才需要湊在一起。有時候,只是很享受身邊有你陪伴的感覺,其實自己還是做著自己日常生活的事,偶爾沒有目的的聊一兩句。但是因為有你在,心情就會很好。

 

我覺得這就代表著愛:沒有目的,就是喜歡和你在一起過日子。你不需要成績優異、多才多藝、也不需要功成名就、出類拔萃,你就是你,就是現在這個樣子就好。

 

離開工作職場,回家帶小孩的日子中,我一直提醒自己:回家陪小孩就是為了「享受」和小孩在一起的時間,不是要造就、督促或挑剔小孩。

 

讓小孩感覺到被愛,是作媽媽最重要的工作。

 

我發現這需要減慢很多以往匆忙的生活步調,放棄很多枝微末節的堅持,不斷提醒自己生活的優先順序。而且,只給小孩最重要的基本溫飽物質就好,不要給太多。

 

這樣小孩就能感受到充滿安全感,純粹的愛。一旦他愛的胃口被滿足後,他也根本不會在乎物質條件。

 

當然也就不會有「公平」的問題了。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公平 手足相處
    全站熱搜

    拂曉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