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是一個人很重要、很基本的能力,但因為思考很花時間,很花功夫,所以很多人不喜歡思考。

我覺得,一個人會在生活中有許多困難無法解決,最大的原因是因為他不思考。如果他思考,就會看到很多解決的方法。雖然有時解決方法不容易,也要花很多時間,但我相信天無絕人之路,一定會有辦法。

當初決定J要自學,培養思考力是一大原因。

J
是很服從的小孩,上小學後,我發現他出現一個很不好的學習習慣,就是遇到問題就等別人給答案。J很不喜歡犯錯,她發現等老師的標準答案是最安全的方法,自己想答案,既花時間又花力氣,還不見得正確,不見得合老師的意,所以她根本不願意自己想。

我體認到這是她的個性與學校教育方式碰撞下的必然結果,日子一久,J必定成為老師眼中的乖小孩,認真的好學生,但腦袋僵化,不願思考也不會思考。

因此,J自學之後,培養思考能力成為一大重點。

我認為,培養學齡前小孩思考能力,不能太早教太多知識,塞太多名詞給小孩,而是要先帶著小孩觀察與感受生活中所有事物。

與其教孩子各種昆蟲名稱和習性,不如先讓孩子自由觀察生活中遇到的昆蟲,大人不用急著教什麼,其實小孩從觀察與感受中學到更多。等到有一天,小孩會開始問問題,這才是教導的時候。

但教導時也不要一次說太多,反而要常常反問小孩「為什麼」。小孩問:為什麼螞蟻要排隊走路?我就問:你覺得為什麼?

這樣可以激發小孩更多觀察與思考的動機。小孩有時會說:我不知道。要鼓勵他用聰明的腦袋再想想,並拋給他更多問題,鼓勵他說出自己想法:你覺得螞蟻現在在幹什麼?他們碰面時都作什麼事?如果把螞蟻搬走,牠會自己找路回來嗎?

有時小孩想不出來,也不要急著給大人知道的答案。我寧可讓問號留在小孩心中,鼓勵他:也許圖書館裡有書介紹螞蟻,我們可以去找找看。也許ooo(某個小孩認識,也可能了解這方面知識的人)知道答案,我們下次碰面可以問他。

這麼做好處有:

一、小孩會知道爸媽不是無所不知,不是萬能的,所以他得自己想辦法。

二、問題留在小孩心中慢慢發酵,有時過一陣子他會自己有答案,就可以教他如何求證。有時會引發更多問題,這會讓小孩體認到自己的不足,就學會保持謙卑與虛心受教的彈性。

三、如果小孩對問題有熱切渴望想知道答案,就可以趁機帶小孩用各種方法找答案,教導解決問題的方法。

學齡前的小孩,也要鼓勵他從日常生活中發現問題,思考如何解決改良,施行後加以檢討。像:如何整理衣櫥,讓衣服好放好拿;旅行前收拾行李,要帶什麼,如何打包進行李箱,分類東西才好找好拿。外出時的交通有哪些方式,有何利弊,如何在不同情況下選擇等。這些都是每天會遇到的問題,花時間和小孩討論,讓他嘗試用自己方法解決。這會讓小孩對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有信心,並感覺能控制自己的生活。這兩點可以幫助小孩活用他的腦袋,更願意花腦筋去思考更複雜、抽象的問題。

當小孩來找我,希望我幫他解決問題時,我會先問小孩:「在這種狀況下,你能做什麼?」我不會先給他幫助,我希望他能學會在有限資源中盡量想辦法自己解決問題。他先說出幾種方法後,我會問他:「那你覺得我可以幫你做什麼?」讓小孩去想,並且有禮貌的說出來,我才會開始考慮要不要接受小孩的提案。

這麼做,小孩會知道,所有援助都要靠自己努力爭取,天助自助者。他也會學到:遇到事情不能蠻來硬幹。如何提出請求,讓對方比較願意答應,也需要事前縝密的思考。

小孩上國小後,要繼續鼓勵孩子問更深入的問題。每天我們在一起讀完經文後,除了我問小孩問題外,我會請小孩問我問題。從小孩問的問題就可以了解他們思考的深度。

有時小孩偷懶,會問些「不花腦筋」的問題。我就會反問他,請他自己說答案。如果一直故意偷懶,我就會真誠的看著他的眼睛說:「以你這麼聰明的腦袋,應該可以問一個更聰明的問題,請你再試一遍。」

除了有明確標準的道德議題外,我和小孩常常討論各種問題,但都不直接給答案,討論的結果常是發現更多問題。

我覺得我們都對「問題」太敏感,常急著要去解決,急著找「正確答案」。其實,人生永遠有處理不完的問題,讓問題留在那裡,慢慢沈澱,有助思考。

 

學習與問題共存相處,可以保持好奇、謙卑與彈性,還可以學習到我們都需要的耐心。

了解並熟練解決問題的方法與流程,有時候比知道正確答案還要重要。因為,以人類有限的智慧,我們認為的正確答案常常不是事實,會一直「改變」(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進步」)。

我們看過一個影片談到恐龍出現之前的史前生物。有種原始的兩棲動物,雄性會做類似扶地挺身的動作來爭奪雌性。J問:真的是那樣嗎?他們怎麼知道?我說:我想他們也是從化石的狀況猜的吧?也許根本也沒有化石,只是想像。我們談到演化論,我告訴他「理論」與「事實」的差異:理論試圖想解釋事實,但不總是能完整說明事實。千萬不能把理論當成事實,這樣會忽略很多理論無法解釋的事實,因而偏離真正的事實。

相對於學校將「演化論」的理論當成「事實」來教,絲毫不提這理論的歷史背景,以及其中一些至今仍無法解釋的盲點,我比較希望孩子學會達爾文搜集眾多資料的細心耐心、從中歸納整理出一套理論的思考模式,並且了解他當初提出這理論的背景,以及其他人的質疑。

經過這些討論,我想J心中出現更多不確定答案的問題。但這樣學起來,我覺得比較深入、全面。也對學習思考比較有幫助。

最近J在瘋三國,拼命看所有和三國有關的書。有一天,J問:「為什麼諸葛亮要逼劉備稱帝?」其實我對這段歷史不太熟。但我反問:「你覺得為什麼?為什麼諸葛亮不自己當皇帝?當時發生什麼事,才會讓諸葛亮急著要劉備那時就稱帝?稱帝之後發生什麼事?如果不稱帝又會怎樣?」我們討論很久,我又問:「我們平常會不會碰到這種狀況?有些事我們不想做,別人一定要我做?有時看起來我們做這件事會有好處,那為什麼不願意去做?」隔天,我們問我家爸爸,他是帶小孩瘋三國的始作俑者,三國志、三國演義都滾瓜爛熟。他也給了一些有趣的觀點。我們之後還把劉備稱帝與其他歷史上被逼稱帝的例子做比較。

做了這麼多,我們還是沒有告訴小孩他問題的答案,反而給他更多問題,讓他自己去想。

我想,這種討論方式,是目前學校很難做到的。

但我希望,小孩能從小培養這種思考的習慣,我相信,這種思考習慣比現在急著灌給他的任何知識,對他的人生更有幫助。

這就是我教小孩思考的方式。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在家自學
    全站熱搜

    拂曉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