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這個月T認字呈現跳躍式的進展,不知為何的突然會認很多國字。他可以自己獨力唸出一段比較簡單的經文章節,不需有人提示。當然有時會認錯或字詞前後顛倒,但他會主動找字來認,而且比較字與字之間的異同(如「比」和「此」兩字),我相信他是逐漸發現了閱讀文字的樂趣這是我希望他知道最重要的事。

 

T也主動要求想每天早上和媽媽與姊姊一樣作個人的經文研讀,因為晚上睡前我們已經有家庭研讀了,我覺得早上自己需要個人研讀的時間,不想此時念經文給孩子聽,所以我想了很久,終於想出來「打開經文,把認識的字圈出來」這種閱讀法,終於讓T可以安安靜靜坐在我身邊自己翻開經文「看」幾分鐘。我看他圈出來的字,約佔全文的30%。真的是有進步。

 

隨著認字越來越多,我感覺到孩子的學習方式在改變。T之前學任何東西,都是「憑感覺」,眼睛看、耳朵聽、更重要的是手要動,就會很自然的「憑本能」學起來,不需要什麼思考。但現在我感覺他學習時腦筋開始在轉動,有在思考的感覺。我感覺好像「天使終於墜入人間,開始沾染凡塵」。之前那種「憑本能學習東西」的渾然天成,已經逐漸退去,取而代之的是「理解、思考、記憶」,也許這是成長必經的過程吧!

 

這個月,我繼續作的有:

 

一天學一個注音符號,是T自己覺得可以接受的進度,所以不再有抗拒心理,每天有空就很認份的拿出來自己寫。持續不斷的少量練習,T的拼音也越來越快速正確,慢慢會自己試著去拼出書中每個字的讀音。

 

將每個月要背的精通經文寫成大字報,先叫T先圈出認識的字,然後每天帶著他念一遍,隨著越來越熟悉,認的字也越來越多,到月底再請他圈出新認識的字,並挑幾個常見字特別認熟。

 

參觀故宮的毛公鼎與學藝中心,和「故宮國寶亮起來」展覽,介紹古漢文字的源流。

 

每天家庭研讀變成T自己唸三節,我只負責提示,不帶讀。我發現認字對小孩真的是很花精神,如果那天玩得太累,認字狀況就會很糟糕,如果精神還很好,就會認得很多字。因為我怕他光會認字唸字,卻忘了去瞭解意義,所以我會請他唸完後告訴我:「這段經文在說什麼?」這樣可以讓他回頭去想剛才唸過的東西,而不是唸完就算。

 

當然,原本在唸的論語、詩經、吳姊姊講歷史故事還是照進度念。

 

還有很有趣的一點,T現在偶爾會自己摹寫一些字,但都是左右相反的狀況,好像用鏡子反射照出來的樣子,我知道這是孩子腦袋還沒成熟的原因,J小時候也會這樣,但一上國小就馬上沒有這種狀況了,可能是T在家自學,我沒要求寫很多字,也沒特別去糾正的原因。我甚至想,如果我不去特別糾正,等到長大還是這種寫法的話,可以算是一種特技表演喔。

最後,我想提出一點我的觀察心得。

 

我的經驗是,認字應該比寫字更優先學習,就像先學會聽,才有辦法說,要認字量達到某種程度後,才會想好好寫字,等到孩子出現想寫字的動機後,再學寫字就比較不會出現「會寫單字,但不知道怎麼用」的問題,也可以加快很多學習寫字的速度,減少很多學習寫字的痛苦。

 

如果像學校一樣,認一個字就要學會寫那個字,容易「見樹不見林」,讓學習國字變得比較沒有效果又充滿挫折與痛苦。

 

所以,我現在重心放在認字,但不要求寫字,所以認字的速度可以很快。寫字只有在共學時用毛筆寫簡單的幾個大字,不要求細節,也不講究筆畫,因為我發現,現在國小教的筆畫和我小時候學的不太一樣,有些本來要勾的地方變成不要勾(如「木」),這讓我思考是否有必要去講究這些細節,如果孩子字寫的順,架構也不錯,何必在乎筆畫?我們也不返校參加考試,所以要勾不勾的小細節也不重要,只要別人看得懂,不會看成另外一個字就好。

 

姊姊J也是如此,國小三年級已經可以閱讀整本沒有注音的書了,而且閱讀的速度很快。最近他開始學作文,才有機會認真寫比較多字。可能因為看的書多,生活經驗也夠,我發現他會想在作文中表達自己想法,所以不愁沒有內容。只是J的作文白字不少,我覺得這是小問題,寫一段時間作文就會慢慢改善。

 

也許J在寫字方面比一般在校生落後,但我賺到的是輕鬆自然的學習,孩子的對國語文的興趣,不至於被一剛開始就學寫字的苦工消磨殆盡,等到孩子年紀較長再寫字,因為手指肌肉更成熟,所以很容易就可以寫得很好,寫多也不會喊累。

 

反正以後都能學會,何必在乎現在比別人慢?自學就有這種彈性的好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拂曉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