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帶孩子去參加一個親子活動,很多家長帶著孩子在等開場,我想,會來參加這種活動的,都是很在乎孩子學習發展的父母親。我看到一個媽媽帶著兩個女兒,都是大約國小低年級或大班左右的年紀,原本母女三人在等待的會場邊玩得很開心,但等我去一趟飲水機喝水回來,就看到媽媽在對女兒生氣,假裝不理會小孩。女兒很害怕媽媽生氣,拼命討好媽媽,跟媽媽說對不起。

 

我從旁聽到的片段中,知道好像是小孩作了件沒禮貌的事情。我覺得那媽媽很重視小孩的禮貌教養是很棒的事,但我真的不認為應該用生氣的方法來教小孩。

 

也許,這位媽媽覺得,用生氣的方式來讓小孩感覺害怕難過,會讓孩子留下深刻印象,以後不敢再犯,這招很好用。

 

但我覺得這種方法是很壞的示範,只會教會小孩兩件事:

  1. 1.      用發脾氣的方法可以讓別人聽自己的話
  2. 2.      別人的行為可以控制我要不要生氣,我自己不能控制。

 

這兩件事,我覺得是造成人際溝通障礙的最大盲點。因為第一點,用發脾氣的方法控制別人行為,逼別人就範,是很粗糙暴力的方式,沒有深入探究真正的原因與需求,也沒有鼓勵孩子想清楚,說出來,這是不良的溝通,當時看來很有效,但長期這樣下來,等於是沒有溝通。

 

第二點,讓別人的行為來控制我要不要生氣,就是教導小孩放棄對自己情緒的控制權。這樣非常不利於孩子的情緒管理小孩永遠不會知道:原來要不要生氣,是我自己可以決定的,不管別人怎麼作,我都可以選擇不生氣。

 

記得孩子小的時候,我有時要外出,會把孩子托給家中長輩,平常我們家裡沒有電視可看,好不容易逮到機會,孩子當然趁我不在,吵著要看電視。

 

我知道長輩疼小孩,他很難拒絕小孩說要看電視,所以我先跟孩子說好,只能看30分鐘,看完就要關電視去作別的事,不能一直無限制看下去。

 

我教孩子的原則都是:先說好規則,然後讓孩子自己去作。

 

第一次,    孩子當然忍不住誘惑,電視看了不只30分鐘,關不了機。長輩管不住孩子,就會威脅他:等你媽媽回來,會生氣罵你打你喔。

 

等我回來,長輩告訴我這件事,小孩很害怕的看著我,問:媽媽,你生氣了嗎?

 

我跟他說:我沒有生氣,我只是很失望,因為我很信任你,但你卻沒有守信用。

 

說完,我默默看著他。

 

孩子不知道該說什麼。

 

我再問他:我能再次信任你嗎?(我是真心地問孩子,問完就不再說話,看著孩子,等他回答)

 

孩子最後說:可以。

 

我問:如果下次沒做到,你覺得應該有怎樣的處罰?

 

孩子就自己想個適合的處罰方法。

 

我就這樣讓他試幾次,當然,失敗了好幾次,被處罰好幾次。最後,孩子才學會控制自己,時間到了就關電視。

 

每一次孩子失敗,我都沒有生氣,因為我本來就預料他有可能失敗,因為他是孩子,電視誘惑太大,但我還是定下規則,鼓勵他去試著控制自己。

 

我很清楚的告訴小孩:不管你作了什麼,都不會讓我生氣,我只是因為你沒有做到你答應我的事而失望,因為我覺得你應該可以做到,但你卻沒做到。

 

我也絕不會對孩子說:你再這樣,我就要生氣囉!

 

我覺得這句話根本就是父母在跟小孩舉白旗投降,把控制自己情緒的權力交給小孩,那個小孩不頑皮?給他們發現:原來我這樣做爸媽會生氣,就好像按電燈開關電燈就會亮一樣,真是太好玩了!

 

孩子絕對會忍不住下次再玩一遍。爸媽就會發現:怎麼小孩越來越不聽話,講都講不聽,生氣也沒有用。

 

對我來說,孩子不聽話,那就想盡辦法,不斷嘗試要讓孩子聽話。光在那裡生氣,卻不想任何辦法,也沒有作任何嘗試,直接舉白旗投降,親子鬥法第一回合就輸了。

 

如果孩子有任何狀況,我會停止一切動作,蹲下來,看著孩子的眼睛,問他:

 

記得我怎麼教你的?

你覺得這樣做對嗎?

告訴我你作錯什麼?

告訴我你該怎麼改進?

你覺得需要媽媽幫你什麼忙?

 

如果孩子在情緒上,鬧彆扭不肯講話,我會請他去個別安靜一下(小時候可能需要爸媽安撫,現在大了就自己進房間或去角落罰站,等待心情平復後再來找我)

 

我也從不會問:為什麼你會作錯?因為答案通常是:不小心,忘記了。問這句話等於白問。

 

回想我帶孩子的過程中,真的從來沒有因為他們作了什麼而生氣。因為我知道他們是孩子,孩子本來就很容易作錯事,連我自己有時後不小心也會作錯事。作錯事只要知道自己作錯了,就想辦法彌補,下次不要再犯就好,生氣是沒有任何用處的。

 

因為我知道,生氣通常只會壞事,所以我決不用生氣的方法來教小孩。我希望孩子從我身上學到:不管發生什麼事,我都可以選擇不生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拂曉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