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我覺得按照學校的方式「分科」學習,會容易看不到事情的全貌,只學到零散片面的知識,最後還要花力氣整合起來,還不如一開始就完整呈現事物的全貌,也許這樣學習效率會比較不好,但我覺得這樣學會讓孩子的腦筋越來越有彈性,之後如果要追求更高深的學問時,反而更容易上手。

 

但我還是會把學習內容大致分為以下八種面向,我不說分「科目」,因為每個面向都會互相重複,往往我們做一項學習活動會融合3-4個面向的學習內容,很難歸類我們到底是在學哪一個「科目」。

 

但我會使用這些面向,定期檢視我們的學習內容是否適合孩子的發展和興趣,是否偏廢或偏重,以便隨時調整。

 

  1. 1.      心靈面向:包括福音教育、品格教育、情緒智商教育。屬於個人心理層次。
  2. 2.      生活面向:包括家庭經營、兩性關係、財務教育、生活自理與服務別人的能力。屬於和周圍環境關係的層次。
  3. 3.      感受面向:包括在大自然中觀察與體會、各種音樂、美術、藝術形式的欣賞與創作。屬於自我情感、思想的非語文接受與表達能力。
  4. 4.      語文面向:包括母語中文、第一外語英文、與其他外語的聽說讀寫能力。主要是將自己的想法與感覺有效與人溝通的能力。
  5. 5.      身體面向:善用並保護自己的身體,包括健康衛生、體能體育、醫學保健、性教育。
  6. 6.      文化面向:瞭解周圍的人和環境的運作規則,包括時間縱軸的歷史和空間橫軸的地理。
  7. 7.      思考面向:藉由數學、哲學等有組織的思考方式,訓練分析處理問題的能力。
  8. 8.      科技應用面向:能將現代生活中的科技與機械運用自如,來改善自己生活的能力。從小家電、手機、電腦到大型器械均包括在內。

 

實際執行時,我覺得同時進行所有面向的學習是不切實際的理想。我會看孩子的發展程度與興趣個別調整,如年紀小時偏重心靈、感受、生活、身體面向,年齡越大,語言、文化、思考、科技運用等面向的比重會慢慢增加。

 

我個人覺得「五育並重」其實是值得再探討的觀念。我當初在第一次申請時,就和委員就這方面有很多討論。我覺得在學校常常死板的要求學生每樣東西都要學,最後變成每樣東西都沾醬油般學一點點,都不深入,只是為了應付考試,而不是因為學生自己想學而學。為了五育並重的目標,最後卻佔用學生太多時間,讓學生沒有時間去發掘並深入學習自己真正有興趣的地方,其實是得不償失。

 

其實年紀越大,我們每個人都會慢慢發現自己是偏重某項能力,那為什麼要在孩子小時候要求他五育並重?

 

我並不是說小孩只要學他感興趣的東西就好。我只是說,在學習過程中,「隨時」都要求五育並重,每樣都要學,只會造成學習無法深入,既然我們在家自學,不如多點時間彈性,順著孩子的興趣和發展,某段時間偏重這樣,下一階段偏重另一樣,只要最後結束12年在家教育,孩子長大要去上大學時,能成為各方面能力發展完整成熟的成人就好。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在家自學
    全站熱搜

    拂曉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