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你們作父親的,不要惹兒女的氣。(以弗所書6:4)
面對孩子的不聽話,父母常說::「你再這樣,我就要生氣囉!」

其實這是一句不負責任的話,絕對會是孩子的壞榜樣,父母親應該全力避免。

為什麼?

因為這句話背後的含意是:我沒有自我控制的能力,控制我情緒的能力在你手上。

孩子還小,剛開始可能不懂這句話的意思,因為聽了這句話卻沒有照大人的意思作,而遭致處罰,就知道聽到這句話就要停止胡鬧,所以這句話可能短暫期間很有效。但孩子大了,變聰明了,也變調皮,不怕處罰了,這句話就讓他體認到,他有權力控制父母親,按個「按鈕」,爸媽就會生氣,真是一件好玩的事啊!而父母親也在「自我實現」的預言中不知不覺地被孩子制約了。最後結果就是:爸媽不斷生氣,但孩子完全不當一回事,依然我行我素--這句話至此完全失去功效。

更糟的是,孩子把這句話學起來,只要不合他的意,動不動就說:「都是你害我生氣的。」然後大人小孩氣在一堆,卡在原地,什麼事也沒辦法做,每個人都沒有進步。

要體認到:等孩子做出壞行為再以「我要生氣了」來要脅孩子停止,這樣的作法只會讓孩子學到:我這麼做爸媽會生氣,爸媽生氣是唯一的壞結果,而他完全不了解爸媽禁止他這麼做背後的原因。孩子會聽這句話,是為了取悅父母,讓爸媽不生氣,或是避免自己受罰,但如下次爸媽不在場呢?當不做這件事的理由不在現場,孩子還會自我約束嗎?

那麼,秉持愛的教育,不打不罵的爸媽們,面對孩子的任性胡鬧,連這句話都不能說,那還能怎麼辦呢?

首先,必須先評判孩子的行為是否真的需要管教,也就是說,很多時候孩子就是孩子,調皮胡鬧難免,只要不會傷害自己與他人,其實盡量給孩子多一點空間去探索嘗試。這樣做的好處是,因為平常不太管,真正認真管教時,孩子比較會當一回事,父母也可以省去很多力氣,把管教的焦點放在真正重要的行為上。

其次,要把孩子當成懂事的人,在做一件事之前,先向他說明某些行為可能發生的危險、會對別人造成的困擾、或是任何可能導致的不好結果,這樣會對自己與他人造成多麼不好的影響,然後教導他如何避免。可以設定條件,如:拿剪刀給別人必須用手握住刀刃,拿剪刀時不可奔跑或互相揮舞剪刀,剪刀用完必須立刻收好放回原處,如果發現沒有做到以上各點,就必須立刻停止使用剪刀,並且禁止使用剪刀一星期。確定孩子聽懂了,再放手給他們做。從旁觀察孩子是否能達到條件,達成條件立刻加以鼓勵,若違反條件也要立刻執行罰則。這樣可以從旁輔助孩子,拓展他們的能力,建立他們自信,教會孩子安全使用剪刀後,孩子還可以幫父母剪開包裝、郵件,當爸媽的小幫手,減輕父母的負擔。這樣比一味禁止孩子做某些行為好多了。因為父母不可能24小時一直盯著孩子,孩子漸漸大了,也要學會自己處理一些狀況,現在趁爸媽在場時好好講解,總比突然面對狀況時驚慌失措好吧。

最後,儘管父母努力想要理智一點,但還是會碰到孩子鬧脾氣任性撒野的狀況。這時就要輕聲細語,溫柔的抱著孩子,讓他先安靜下來,如果還是靜不下來,就帶離現場,換個沒有旁觀者的隱密空間,讓他盡情發洩吧,但父母要保持絕對冷靜,在一旁觀看以確保孩子安全,絕不可把孩子關在房間裡就離開,孩子總會發洩夠了自己停止,這時他就會要求父母安慰:「媽媽抱抱」。這時就好好的抱吧。抱夠了,幫孩子擦乾眼淚鼻涕,再跟孩子講道理,要求孩子悔改,彌補剛才造成的傷害,並答應以後不再犯。

只要做到以上三步驟(當然,可能需要不斷重複,這個過程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但用這種方式教導孩子,孩子會越來越好教,越來越聽話,爸媽自然就不用說這句話,當然根本也不會生氣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拂曉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