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有的父母認為孩子要小心呵護才能長大,他們的身心靈都非常脆弱,不小心就會留下一輩子無法去除的傷痕,所以他們覺得責打小孩是無法想像的管教方式,小孩一定會遍體鱗傷,一輩子活在陰影之下無法復原。

 

其實,這只是假設,不是事實。

 

任何學說或理論,都必須建立在假設的基礎上。人們選擇一個假設,依照假設發展出學說與理論,來解釋自己的世界。

 

假設不同,就會發展出不同的學說理論,就會有不同的說法來解釋自己的世界。

 

假設可以選擇,我們都可以依照自己喜好來選擇假設,以建立我們自己的一套理論,來解釋這個世界。

 

只是,所建立的理論,是否能適用所有狀況?或是只能適用某些狀況?

 

學說理論不是事實,只是解釋事實的一套說法。

 

但是,人們往往忘了假設、學說理論和事實的差別,把假設、學說理論都當成事實。

 

「不打小孩」的教養理論,假設小孩很柔弱,無論父母使用什麼打法,都會讓孩子在身體與心靈上留下一輩子無法磨滅的傷痕,而且都會只記得被打,都不會記得自己做錯什麼,也不會想改進。他們也假設不論孩子多小,記憶力與理解力都很好,所以只需要靠說理就能明白,或是用些簡單的「正向誘導」方式,如貼紙,孩子就會都很樂意去做應該做的事。

 

我從實際執行的經驗中知道,這些都是假設和理論,不是事實。

 

人是很複雜的,有不同的爸媽,也有不同的小孩。某些爸媽碰上某些小孩,也許就正好適用「完全不打」的理論,但另一種爸媽碰上另一種小孩,「完全不打」的理論就是無法適用。這時,就是必須要有不同的選擇。

 

就像餵母乳很好,但是如果我碰上就是無法分泌乳汁的媽媽,還一直跟他推廣母乳,要他繼續努力餵下去,最後一定會分泌足量的母乳讓寶寶可以喝夠你可以想像這位媽媽的心理壓力會有多大嗎?他會有多無助嗎?就算他願意努力一直親餵,但寶寶不能慢慢等,餓幾餐就會餓的哇哇叫,你還忍心不告訴他:「其實還有另一種選擇,就是配方奶」嗎?

 

現在教養觀點就是這樣一面倒,認為「無論如何,就是不能打孩子」。除此之外,別無選擇。

 

是的,「不打孩子,只要說理與誘導」很好,但如果就是行不通呢?能不能有其他選擇?其他選擇就一定是罪大惡極嗎?

 

為了「不打孩子就能教好孩子」的理想而不斷努力的爸媽,在屢挫屢敗,一直無法看到效果的同時,你想過你的小孩成長不能等嗎?不在孩子成長的某些階段,把那階段應該學會的東西教給他,孩子過了那階段,時機就過去了,孩子就失去學習效果最好的機會!這種損失值得嗎?

 

我在初為人母的時候,也是相信絕對不能打小孩,我的大女兒小時候非常乖,真的完全不需要打,就可以把所有事情作得很好,也不會犯錯。但到了二女兒,就不是這樣了。

 

我感謝我的二女兒,她讓我發現從「完全不打」到一般人認為的「爸媽失去理智,抄起傢伙對孩子一陣狂打」這種非黑即白的兩極之間,其實有很長的灰色地帶。在兩極之間,爸媽其實有很多選擇。

 

也有很多人贊成的是「適度」的體罰,但是這「適度」的標準在哪裡?如何適度體罰可以立刻見效?倒是很少教養專家或理論學說講到這個部分。

 

我想分享我這幾年來,對自己孩子很有效的實戰經驗,我的方法已經離開一般人能接受的「完全不打」,但我又不是「披頭散髮的瘋狂亂打」,每次打小孩,我都很嚴肅、很認真,務求每次處罰都能看到效果。

 

這也是為什麼我不說自己的方式是「打罵教育」,也不說是「體罰」,而是用「責打」這個詞因為我打,但我不罵,我也不是只有打,我還有很多配套措施。

 

我知道我說的方式會挑戰很多人的認知,我只是想盡我的能力發展出一套理論,來解釋為什麼這樣管教我的小孩會有效果。我把心得分享出來,也不是鼓勵大家照做,只是想讓大家看到我整個探求與思考的過程,然後自己去找出最適合自己的理論與作法。

其實,教養是可以發揮創意,有很多種選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拂曉媽 的頭像
    拂曉媽

    捨不得你去上學

    拂曉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