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身為懶惰媽,又想讓小孩自學,所以我一直在找如何「讓小孩自己學,不用媽媽教」的方法。我發現認字是關鍵,只要小孩認得字後,就能自己看書自己學習,可算達成我理想的一半。(剩下一半是觀念與態度)

 
當然,我也是用我能找到最輕鬆的方法來教小孩認字。目前雖然只在一個半小孩身上實驗過(因為T還沒完全成功),但我覺得這方向是對的,寫出來與大家分享,也希望能有前輩達人給予指教,讓我可以更輕鬆、更有效的教小孩認字。

 

姊姊J是上完一年級上學期後才開始自學,雖然上小學前沒學過注音,也沒特別教過認字,但因為我們家一直有念經文的習慣,很自然的,J上小學之前就已經認識很多國字。雖然一開學前10週學注音時,很明顯落後同學,但10週之後開始學國字,J的國語程度立刻超前許多。

 

我觀察J從念經文學認字的過程,發現對小孩而言,認字並不是一個字一個字的認,而是好幾個字組成一個詞或一句話來認的。

 

舉例:

 

像是經文中最常出現的一句話:「事情是這樣的」就是小孩最早會念的句子,但如果把這六個字分開,他卻都不認得。過一段時間後,小孩才會慢慢的在別的句子中認出「事情」「這樣」「是」「的」這些更短的詞與字,但很容易混淆,如小孩認得「這樣」,看到「這個」時,因為這兩個詞長的很像,就會唸錯。

 

有時候小孩會根據上下文知道語意,而把同意義的詞搞混,如「耶穌基督」四個字一起出現時會念,但只出現「基督」就會唸成「耶穌」,因為對小孩來說,這兩個詞是同樣意思,不需要分別其中差異。

 

還有,「摩羅乃」因為「乃」很好認,所以小孩學會看到有私名號的「乃」就會念「摩羅乃」,所以碰到「摩羅乃哈」還是念「摩羅乃」,我要特別提醒這名字有四個字,小孩才會注意到「哈」。

 

綜合這些經驗,我發現,認字過程中,鼓勵小孩大膽去猜很重要。猜錯了也不要責備,只需要帶著他唸出正確的字,幾次之後,他就會自然修正並學會了。

 

另外,我也覺得小孩最慢大約三、四歲左右,就要慢慢擺脫念繪本的習慣,進入文字多過圖畫的書本世界中。如果想「小孩還沒上小學」所以還是一直只念繪本給孩子聽,會養成小孩依賴圖案不想認字的習慣,等到他們上小學開始認字後去看字比較多的書,自然會感覺不適應。

 

現在市面上許多繪本的確畫的非常漂亮,我相信常看繪本對美的感受力會提升。但我自己是屬於文字導向的人,我不太愛看字少圖多的書,因為感覺不過癮。加上有些繪本我覺得內容不太符合福音標準,所以我很少念繪本給小孩聽。小孩小時候我是念教會出版的四本經文故事(有圖案,但字也不少),他們聽到倒背如流。我唸出第幾章,小孩就可以接下去把整個故事講完,甚至直接背下一章的故事。

 

J四歲左右,我開始念成人版本的經文給他們當床邊故事,一天念一章,可能是故事情節與人物都很熟悉,他們聽成人的經文並沒有理解上的困難。

 

我還把精通經文100條用粗筆寫大字抄在A4紙上,貼在牆上教他們每天背誦。我發現背誦對認字很有幫助。每天看同樣的字,念同樣的經文,很自然就會把字的「形」「音」「義」連在一起。J就是這樣在上小學前認得很多國字。

 

基於這些經驗,我深深感覺到其實親子共讀時,唸給小孩的書重點不在數量多,而在內容要夠好(不用怕太深小孩不懂,、只怕太淺小孩和媽媽會太快煩厭)、值得不斷重複。如果只求念多而減少重複次數,常常船過水無痕,小孩容易忘,等於做白工,只有藉由不斷的重複,小孩自然就會學起來,不需要特別教,但也因為必須一直重複,內容是否夠好,值得一而再、再而三地一直讀,就是個很大的問題。

 

在選書的標準上,我認為經得起時間的考驗,雖然問世已久,但依然廣受歡迎,仍有許多人在看的書,就是我覺得值得讀給孩子的書。這點我與推廣讀經教學的華山書院王財貴老師見解相同。所以除了教會經文之外,當我發現華山書院出版的讀經教材後,我也把這些教材納入親子共讀的書目中,用來加強中文(畢竟教會經文是翻譯本,無法完整呈現中文的意境)

 

現在J(小學二年級)幾乎不需要我幫助就可以念完整頁的經文(成人版本,沒有注音)。他有次很得意的告訴我:「我很多都是用猜的,可是都猜對」。也許是從小一直猜,磨練出的「猜功」功力十分高強。

 

我不擔心他一直猜,沒有好好去認每個字,會基礎不好。我反而認為,他從猜中磨練出體會與瞭解整篇文章意義的功力,這是「閱讀」的重點,也是未來PISA要考的能力,遠比認識每個字重要。至於精準認識每個字,我認為是要從「寫」去著手。

 

J上國小之前,我沒有教她拿筆寫過字,但他很愛畫畫,也會自己看字臨摹,當然筆順一定不對,有時還左右相反(像從鏡子中反射的影像),我也沒有糾正過。J上國小後才開始學正確的筆順,還好,之前筆順錯誤並沒有造成阻礙。但從J在學校系統中學寫字的經驗中,我發現學校教國語的方式,有兩個問題:

 1.      生字是一個一個學的,雖然有造詞練習,但還是不夠,而且太片段,會造成小孩雖然學過這個字,但真正要用時,並不知道要用的就是這個已經學寫過的字。

 2.      因為沒有與應用時機連結起來,生字雖然有重複大量抄寫的練習,但寫完過幾天之後,還是會忘記怎麼寫。

 

自學之後,針對這兩個問題,我用以下方法補救:

 1.      大量閱讀,不限類型,甚至不限於書本,在各種狀況下接觸文字,從不斷重複看(輸入)到來增加印象,慢慢加上寫(輸出)的練習,讓她把字與用字的場合連接起來。

 2.      一次叫小孩寫一整行的生字,不如一天寫一次,但連寫七天,小孩比較不會累,也不會厭煩寫字。另外就是盡量找生活上的機會讓小孩寫幾個字,像留字條、寫清單、寫日記等,練習於無形之中。

 

 3.      J很愛抄寫,我就讓她抄小時候背過的唐詩,不管字的難易度,碰到就寫,不會特別跳過難字,但也只寫一遍,不要求馬上記住怎麼寫(反正永遠可以查字典),如果很複雜不會寫,我再特別教筆畫,不然他幾乎看課本就能照抄了。一天抄一首五言絕句。這麼做的好處是比寫整行生字有趣,更重要的是,小孩有機會挑戰難字,讓她有成就感。

 

我一直覺得學校把國語生字非難易程度不是件好事,這樣會讓小孩自我限制:「這個字太難,老師沒教過,我不會寫」,學語文和學數理不一樣的是,語文沒有難易,只有熟不熟悉的分別,再難的字,天天看天天寫,過一陣子就一定能學會,不一定要先學簡單的字才有能力寫難字。相反的,如果他直接學難字,很多簡單的字就變得根本不用教,省事很多。(這很切合我懶惰媽媽的理想)

      

決定今年上小學的T要申請自學後,我就開始教T用上述的方式認字與寫字。背誦經文與讀經文時,我開始要求他指著字念,T會感覺比較吃力,所以份量不會太多,累了就休息,另外是把小時候唸過的三字經拿出來,重新好好看著字背誦(小時候,T是跟著J一起亂念),糾正某些字的發音,每天背幾句,叫T自己挑出五個想學的生字,我教她筆畫與架構,看著他寫,確定他寫對就好,之後幾天有空再叫T自己重複寫幾次,這時我就不看了。

 

 

到目前為止,我發現「指字唸書」的方法讓T的認字進步很多,但寫字方面還是不理想。我想「讀」本來就是先於「寫」,我想目前T的重點先放在「讀」,「寫」還有時間慢慢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拂曉媽 的頭像
    拂曉媽

    捨不得你去上學

    拂曉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