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對於「小孩很柔弱,所以不能打」的假設,我的假設是:我把孩子當成完全平等的伙伴,可敬的朋友,我信任他的能力,我從不覺得他比我還要柔弱。

 

的確,剛出生的嬰兒十分脆弱,但隨著孩子快速長大,他們展現的生命力、韌性、與復原能力,都是大到讓人無法想像。

 

所以,我認為「完全不用打」的方式,只適用於嬰兒時期。孩子大到開始學走路之後,慢慢情況就沒有那麼簡單了。

 

爸媽的教養方式,常常忘了與時俱進,和孩子一起成長,我看過有的爸媽,孩子已經五歲了,還幫他剪碎碗中的食物;也有的爸媽,孩子已經開始頂撞甚至打他時,還覺得孩子很柔弱不能打。

 

我從不把已經學會走路的孩子當成一碰就碎的玻璃娃娃。我不會禁止他做這個或那個,害怕他受傷。相反的,我會鼓勵學步兒跟周圍的環境碰撞,才能清楚環境的界線。

 

對小小孩來說,本來就是靠碰撞來拓展自己的環境與能力範圍,所有事情都要做了以後,才會知道哪些是可以做,哪些是不能做,才能發展出自己的規範與界線。

 

這過程,難免會受點皮肉小傷。

 

只要不會危及生命,我不會在意淤青、破皮之類的傷。我也教小孩,不需要太在意這些傷口。

 

甚至,當孩子還很小時,我就會故意給他們一些難題,讓他們自己想辦法去解決。我覺得這樣可以幫助孩子培養勇氣與自信。

 

從孩子剛會爬時,故意抓住孩子的腳,或是用手指抵住孩子的額頭,讓他們爬不動,必須想辦法掙脫。

 

孩子更大了,我們會玩打枕頭仗或是床上摔角,翻滾、壓制、打鬧、甚至學小狗互咬(我家養了兩隻小狗,孩子從小看牠們彼此咬打玩鬧,也學會幾招),都是家常便飯。

 

手足之間的打鬧遊戲,我不會特別禁止,只教孩子:如果對方喊停,那就要馬上停止。如果有人受傷,我也不會責怪任何一方。

 

有時候,孩子們還會聯合起來「攻打」爸爸或媽媽。隨著孩子越來越大,說真的,我越來越感覺有點招架不住了。

 

我覺得這種肢體碰撞遊戲,會激發孩子的自信與活力,對活動量小的都市小孩來說,是很好的室內運動孩子常常玩得氣喘吁吁、滿身大汗。

 

這種氣氛之下長大的小孩,不會一碰就哭,也不會常常來找爸媽告狀,他們會嘗試自己解決玩伴之間的肢體衝突。

 

孩子從推打玩鬧中,學會與敵人對峙的勇氣,學會評估敵我實力,學會如何制訂攻擊求勝的策略,也學會如何趁隙躲避與逃跑。

 

有的孩子一有危險狀況就腳軟,腦筋一片空白,這就是缺乏與敵人對峙的勇氣與經驗。

 

有的孩子搞不清楚敵我實力差距,會去惹不該惹的人,造成自己麻煩,這就是不會評估敵我實力,搞不清楚狀況的白目小孩。

 

面對壓力時,腦袋可以迅速制訂出因應策略,也是需要從小時候的打鬥遊戲中訓練的。

 

學會躲避與逃跑尤其重要我看過有孩子傻傻站著挨打,只會哭,不會逃跑,更不用說反擊。

 

孩子必須學會:被打之後除了「哭,讓媽媽聽到來幫忙處理」這個方法之外,如果媽媽不在身邊,自己還能作些什麼?

 

這些都是以後上學如果遭受霸凌,必須學會的基本應變能力。

 

所以,我覺得孩子沒上國小之前,爸媽應該讓孩子在家有豐富的打鬥經驗。

 

我贊成上國小之後,應該盡量讓孩子學習武術,無論跆拳道、柔道、中國武術、太極、拳擊、角力等,都可以幫小孩更精進上述的幾種能力。

 

我認為,就算真的沒機會或沒興趣學習武術,至少也要讓孩子好好學習一樣運動,讓他們熟習如何運用肢體來趨吉避凶,也培養孩子的「悍勇」之氣。

 

是的,「悍勇」之氣,我覺得這是現在社會上普遍缺乏的氣氛,所有人都變得越來越文弱,怕這個又怕那個,什麼都不敢做,這不是好現象。

 

我希望我的孩子不要這樣。

 

我希望培養孩子的「悍勇」之氣,我覺得這是生命力、意志力、勇氣、毅力的來源。

 

有時候,悍勇之氣跟「野性」,只有一線之隔。

 

悍勇之氣來自對自己肢體運用自如的信心。

 

野外生長的獸類,從小必須從玩伴之間的推擠打鬧,學會狩獵與求生技能。

 

孩子也一樣,從小必須從與玩伴之間的推擠打鬧,學會「悍勇之氣」。

 

現在一般家長不會允許自己小孩和別人玩時互相推擠打鬧,所以我教孩子出去和別的孩子玩時,不能像在家裡一樣,要收斂一下,顧慮別人的感受。

 

孩子也都聽得懂我的話,出去玩時,都不會推打玩伴,製造麻煩。

 

但如果我的朋友也不在意孩子之間推擠打鬧的話,我們的孩子玩在一起就會很瘋狂,可能很多爸媽看到都會很擔心,害怕孩子受傷。

 

我對孩子有足夠信心,從每天觀察他們的打鬧遊戲中,我知道孩子的能力,我知道哪種狀況下,只是外人的白擔心,哪種狀況下,才會有真正的危險,需要我去及時制止(這種狀況通常不多)。

 

也許有人會覺得:你這樣鼓勵孩子打架,不是教他以後去學校欺負別人,霸凌同學嗎?

 

我覺得這就跟「小孩被打之後會有暴力傾向」一樣,是個直線思考造成的謬誤。

 

我鼓勵孩子把推擠打鬧當成遊戲,但我同時教導小孩要尊重別人、要有禮貌、有愛心、要寬恕別人、要體貼別人……只要這些配套一起做,自然就不會讓小孩變成「霸凌者」了。

 

我教小孩的所有東西,沒有一樣是獨立存在的,每個環節都是扣在一起,彼此都有關係,所以,不能只看一個作法,也不能只移植一個作法。

 

我和我先生在學生時代都是運動選手,年輕時也喜愛玩冒險刺激的極限運動。基於我們自己從運動中得到的體悟:我們不怕危險,但我們必須學會如何控制危險因為危險隨時都在身邊,想躲也躲不掉。所以,我們特別著重於培養孩子的「悍勇之氣」。

 

「責打」一文發表之後,很多人對我提到「打、咬、壓制」小孩的情節,非常反對,我想是他們不知道,在我們家,打、咬、壓制這些舉動,都是很常見的。

 

我寫這篇文章是要說明我們家為什麼會常常彼此「打、咬、壓制」的背後原因。

 

我想,這是因為他們無法想像,我們家從爸爸媽媽開始,每個人都很「野」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拂曉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