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姊姊J在三年級下學期剛開始的時間表。當時妹妹T每天都和一般學生一樣上學,放學之後在家寫完功課就沒有安排任何活動,讓他好好休息。
因為當時姊姊J已經很習慣在家自學的生活規律,所以這張表上就沒有寫出來每天晨讀、晚讀等例行活動,只標明每天不同的功課和活動內容。
每週一、五沒有安排任何活動,專心在家安靜的寫學校進度的功課,讀經和練琴,做完這些事情後可以和弟弟玩,幫忙做家事,或自行安排任何學習。
星期二則是趁T上整天課的時候,我參加教會為媽媽開的縫紉班,這是我的進修和充電時間,可以學習新的技能,又可以和朋友聊天,彼此的孩子也可以一起玩。
我覺得,帶著孩子在家自學的媽媽,也要帶頭做榜樣,所以我給自己設定目標,每一年都要學習一樣新的技能,讓孩子看到我是怎麼學習。這樣,我也不會把所有心力都放在孩子身上,彼此都可以喘口氣。
星期三一樣維持英文日的學習活動,早上學唱一首英文歌,並且進行英文讀經。下午是姊姊學校合唱團的練習時間,晚上則是上教會英文班。
星期四的共學活動一樣繼續。
開學後不久,因為姊姊開始參加學校在每星期一、四下午放學後的跆拳道社團,弟弟也開始上語言與人際關係的早療課程,所以更動為以下這個時間表。
妹妹還是每天上學。為了配合妹妹上學,每天下午的綠色部分是一起寫功課的時間。
每星期一早上,我和姊姊弟弟一起掃除,整理家裡與陽台和社區的花園之後,就是在社區中庭的運動時間,我做氣功或練太極拳,小孩自由的跑跳或直排輪、騎腳踏車之類的活動。
星期二早上,我帶著弟弟上早療課程,姊姊在家自己寫功課,寫完規定的功課後就可以自由活動。
星期三上午,姊姊和妹妹一起上學,這樣姊姊可以接著參加下午的合唱團練習,也可以陪妹妹上學,讓妹妹不會感覺都是一個人在學校太孤單。我則是根據早療的老師的建議組了一個共學團,參加者都是和弟弟年齡相近的孩子,可以讓弟弟多點時間和家人以外的朋友互動,幫助他早日開口講話。
星期四,我帶弟弟去參加另一個學齡前小孩的共學團,姊姊則選擇去爺爺家或是邀請爺爺來家裡聊天。因為姊姊是我們家爺爺的第一個孫女(之前都是孫子),我生妹妹坐月子時,有段時間姊姊和爺爺住在一起,所以特別親近。
我發現姊姊很有老人緣,不論是爺爺或是爺爺的朋友,都特別喜愛她。我覺得孩子願意花時間陪爺爺是很值得鼓勵的事,我希望孩子能有機會多聽聽老人家講往日回憶,可以讓兩代之間更加親近,這是很重要的學習活動。
星期五,我帶著弟弟去上教會為成人舉辦的福音研習班,這是我的靈性充電時間。姊姊則自己留在家裡做功課和做家事。
因為弟弟當時被醫生判定是語言與人際關係發展遲緩,必須進行早療課程,我才發現前兩年為了帶姊姊們自學,加上弟弟一直是很安靜的小孩,不太需要我特別照顧他,和姊姊從小每天都會去公園玩或參加共學團體相比,我的確很少專門為弟弟安排任何活動,通常都是帶著弟弟參加姊姊的活動,真的有點忽略弟弟的成長。所以在這個時期,我幾乎所有時間和精力都放在弟弟身上,希望能讓弟弟也有很多美好的成長回憶。
幸好在這時候,姊姊幾乎已經可以全自動自己學習,只需要給他學習的進度,他就能在期限內自己完成所有的功課。上了中年級之後,他的膽子也比較大了,敢自己出門坐公車,也敢自己一個人留在家裡。我發現,他好像蠻喜歡一個人在家,沒有妹妹弟弟的干擾,他可以很有效率的做完功課,好好的看點自己想看的書。為了獎勵他能完成一整個星期的學習目標,我答應姊姊可以每週五上午看一集「三國」電視劇。
姊姊之前已經把三國原本的有聲書聽的滾瓜爛熟,又看了很多關於三國時代的補充讀物,對其中的人物和故事非常熟悉,所以看三國的電視劇看的津津有味。
看完電視之後,我要他寫一段今天看的劇情摘要,可以從書裡抄相關的段落,也可以自己寫。
這就是在家自學的彈性,可以依照孩子的興趣出很靈活的功課,孩子會做的很起勁。寫劇情摘要可以讓姊姊有機會多寫字,練習作文,又可以學到整理重點的能力,幫助他對三國這段歷史故事更熟悉。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