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15-11-06 22.05.49.jpg  

這是姊姊J四年級上學期的時間表。

 

這是姊姊第一次為自己規劃學習時間,並以箱型時間表的格式,寫出一張完整的學習時間表,花了他大約兩天的時間,我覺得是很好的學習機會。

 

我發現規劃時間表需要用到很複雜的空間與時間概念,如何呈現在紙上也必須有很強的圖形表達能力。姊姊先自己想好每天要做的事,我在跟他討論這些事要怎麼安排到有限的學習時間之內,並且讓活動之間可以順利轉換。

 

早上一樣有晨讀、吃早餐和做家事時間。到這個階段,孩子各自有喜愛做的家事,也已經對所有家事都很熟悉,隨時可以互相支援,所以就不再像之前常常調動所負責的家事任務,姊姊專門負責洗碗、折衣服和撢灰塵的工作。

 

星期一早上是進行家庭大掃除和戶外運動時間,姊姊也想在這時候自己去圖書館借書。隨著姊姊的閱讀速度增快,我們借書常常要拖菜籃車去,一次裝個1020本回家,沒幾天又都看完了。

 

星期二有新的共學時間,趁著我帶弟弟上早療課程的時間,我有一個本身學設計的朋友想自己教孩子創意美術,我們的孩子就一起去當同學。學完美術之後,另外一位當音樂老師的朋友願意免費教孩子們烏克麗麗。我真的很感謝在自學的路上,有很多好朋友的幫忙,他們很慷慨的提供自己的才能來教我的孩子。

 

我心中有個夢想,希望每個自學家庭都能擁有自己鄰近地區的互助網路,由家長免費提供才能,一起教育自己的孩子,這樣可以免去在家自學的許多課程費用和舟車勞頓的時間,那該有多好!

 

這樣才是名符其實的「It takes a village to raise a child」。 

 

星期三,原本共學團中一位當過國小安親班老師,現在專心在家照顧自己小小孩的朋友,願意教我的孩子寫作文和新詩。在他發揮才能教我的小孩時,我幫忙照顧他的小孩。

 

我覺得這種互助交換感覺很溫暖,他分擔了我的工作,讓我可以喘口氣休息一下,而我也幫助他從照顧孩子的日常家務中暫時脫身,得到發揮能力幫助別人的成就感,不會因為沒有上班就感覺沒有價值。

 

星期四,因為弟弟要上早療課和我原本學縫紉的時間衝突,我就另外找想學縫紉的朋友來我家的社區一起做縫紉。我不敢說我教他們做縫紉,因為我也在學,只是比他們多點摸索的經驗,但我也有機會分享自己的才能,讓我感覺很快樂。這段時間裡,我和朋友的孩子可以跟著我們一起做縫紉,完成他們想要做的作品,或是自由的在社區中庭花園裡玩。

 

縫紉是我自己原本的興趣,已經研究了好幾年。孩子從小就常看著我拿著剪刀、針線和布料,弄一弄就做出一樣東西來,不但家裡有很多我的作品,孩子和我自己身上穿戴的衣物帽子或是背包,很多也是我自己做的。耳濡目染之下,小孩很自然的拿起針線和布料,常常自己亂搞一通,也能做出些東西來。

 

我覺得學會縫紉是很重要的生活技能,無論修改衣物或製作風格獨特的生活小物,都能讓自己的生活更美好。縫紉過程中會用到許多數學的計算和空間概念,也需要手、腦、眼並用的協調能力,更需要搭配顏色的審美觀,對孩子來說,是很好的綜合應用課程。

 

現在自學圈裡很流行Makery的課程,包括木工、3D列印、甚至寫程式玩機器人等,都強調可以讓孩子手腦並用,發揮創意。但我覺得家長不需要一窩蜂花錢送孩子去上這種課,先想想自己有什麼可以改善生活的技能,即使只是帶著孩子修馬桶、換電燈泡、換紗窗或是像我做縫紉、修改衣物,都可以達到Makery的學習目標,又可以有親子同工的機會,增加家人感情,還讓孩子對家產生歸屬感和責任感。我覺得這才是在家自學的精髓所在。

 

每天下午都有寫功課的時間,因為J現在要往外跑的學習項目變多了,他必須學會在平日善用零碎的時間完成功課和練鋼琴。星期五一整天在家,是用來寫每週一篇的讀書報告,可以有完整的一段長時間好好思考和整理。

 

星期一、四下午是學跆拳道,星期三會在晚餐前看Let’s Talk in EnglishDVD學英文,晚上上教會的英文班。星期五傍晚則是輕鬆的音樂欣賞時間,我會從YouTube網站中找些古典音樂名家演奏會的影片,全家一起觀賞,輕鬆一下。

 

每次用YouTube觀賞古典音樂影片,我就想到我高中時迷上古典音樂,必須存很久的錢才能買一片CD來聽,如果想多聽點CD,還要花錢參加古典音樂視聽圖書館的會員,才能借CD來聽,我記得在台北長庚醫院附近有一家,還有在中正紀念堂的地下室也有一家。當時想看名家演奏的DVD,機會更是少之又少。現在卻只要上網,YouTube裡一大堆免費的影片可以隨時觀賞,其中不乏名家詮釋的經典曲目,真是太幸福了!

 

有網路之後,真的造福了許多自學家庭,網路上有許多免費的資訊和媒體內容,家長只要先靜下心來自己研究,就很容易可以找到適合自己需要的學習資源,真的不需要花太多錢就可以學到很多。

 

學會在網路上搜尋要學的項目,我覺得不但是自學家長必備的技能,也是自學生必須學會的能力。

 

J現在看書遇到不懂的詞語與或典故,他會自己去查網路上的維基百科或其他參考資源。鋼琴老師教的曲目,他也會自己上網搜尋名家演奏的版本來聽。想看什麼書,也會自己上圖書館網站預約。這些都是自學能力的展現,都是三年來慢慢培養出來的習慣。

 

除了星期三晚上英文班之外,每天晚上依然有全家一起唱詩歌、研讀經文和親子共讀的習慣。雖然J已經可以完全自己閱讀,速度也很快,他還是喜歡睡覺前挨在我身邊,聽我慢慢的念「吳姊姊講歷史故事」。我也喜歡抱著三個孩子,唸書給他們聽的感覺。

 

我們在家自學,學習中國歷史的同時,還參雜著濃濃的親子感情在裡面。我想,如果J長大以後,有機會繼續專研中國歷史(他對歷史很有興趣),他會不會每翻過一頁歷史書籍,讀到一回歷史典故,都會回憶起當時和媽媽挨在一起的身體溫度?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在家自學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拂曉媽 的頭像
    拂曉媽

    捨不得你去上學

    拂曉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