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從去年起,為了協助我先生公司的業務,我開始外出工作。我的三個小孩繼續自己在家自學,他們每天自己做完應做要做的功課,自己外出上課也從不誤點。12 歲的姐姐充當起管家的角色,10歲的妹妹和7歲的弟弟則組成團隊共同完成家事,如洗曬衣物和打掃環境,還自己做飯菜,讓爸媽工作回來就可以吃飯了。我只需要關注他們的學習進度,如果遇到困難再給予協助或提出建議。


許多人都很驚訝我家小孩的”自動”程度。我覺得其實他們並不是特別的孩子,我也沒甚麼特別的魔法,我只是抓到了幾項重點:


一、自己先搞清楚身為媽媽,什麼事情是我一定要做的,什麼事情是我可以不做的。


愛老公,愛小孩,看出小孩的優點與長處,稱讚小孩的好行為,仔細觀察小孩的生活,對他們遇到的難題提出中肯的建議,尊重小孩的決定,維持家中愉快輕鬆的氣氛,讓家人都喜歡待在家裏。這是當媽媽一定要做的事,無法請別人代勞。所以我花80%以上的時間與精力做這些事。至於做菜,采買,打掃這些事,我就放鬆標準,儘量簡化,儘量分派給家人分工合作完成。


二、先幫助小孩擦亮眼睛,張開耳朵,打開心門,準備好學習之後,再開始學。


在小孩的感覺與感受還沒發展完全之前,不要急著灌輸小孩知識,那會讓小孩的腦筋固化,感覺變遲鈍,不利於小孩發展學習能力。


在學齡前,媽媽只需要陪著小孩慢慢享受美好生活,帶著小孩加入成人的日常生活。溫柔地陪小孩聊天,告訴孩子自己心裏的想法和感覺。最好的親子活動就是把孩子抱在懷裏,念優質的故事書給孩子聽。


儘量避免機械化的日常生活,不要每天匆匆忙忙的過日子,也不要把小孩關到簡化過,同質性高的同年齡團體,如幼稚園中,那會窄化小孩的學習經驗。


最能幫助小孩發展感覺,準備好學習的環境是大自然。我不是說要帶小孩去大自然裏開始辨認植物昆蟲,而是要在大自然環境中放鬆心情,去感受風吹頭髮,雲朵飄移,樹葉的顏色變化,陽光和下雨的味道,讓孩子自由自在地玩,自由自在地漫遊,只要陪在旁邊注意安全就好,不要想馬上教小孩:這是XX蟲,這是OO草之類的知識,只要閉上嘴巴,放慢速度,跟小孩一起去感受,讓小孩感覺到安心和愛就好。


感覺到安全,確認到自己是無條件的被愛之後,小孩才會自己打開心門,準備好接受大人要教他的任何東西,小孩也才會開始真正對學習這件事感興趣,而不是只為了要討好大人,滿足大人的期望,取得別人的認同而學習--這些外在的學習動機是造成以後厭倦學習的主要原因。


這個過程要花時間,大人真的不要急,不要感覺到這段時間裏好像甚麼事都沒做,已經落後別家小孩一大截了。別怕,人生很長,就像跑馬拉松,要好好走完全程,不能靠前面的衝刺,而是要靠持久的耐力。這段時間,就是在累積未來的持久耐力。


現在七歲的弟弟還在這個階段,他在學習上目前是落後學校進度的。但我已經有兩個姐姐的經驗,我知道現在急不得,要有耐心,不要慌。其實我很感謝兩位姐姐當時給我當實驗品,讓我現在可以有這麼確定的感覺,能在弟弟學習落後時依然保持鎮定。


對於其他同樣在這個階段的爸媽,我也只能說:加油!耐心等待,專心的觀察小孩,瞭解小孩,陪伴小孩,這會是非常美好的回憶。


三、從小建立家庭生活規範,全家共同遵守


家庭是最基礎的團體,在家中建立起基本團隊生活規範,並從小習慣遵守,是幫助小孩學習團隊合作的最重要準備工作。


為了教會小孩尊重別人,為別人著想,爸媽除了先要尊重小孩,為小孩著想以外,也要表達出家庭重於一切的態度,任何個人的需要與願望都不能超越所有家人共同營造美好家庭生活的重要性。爸媽千萬不要以小孩為家庭生活重心,感覺可以為小孩犧牲自己或家庭的任何事情,這種態度只會養出自私,不知感恩,缺乏生活能力的小孩。


要讓小孩習慣為家人犧牲,從家人睡覺時放低說話音量,吃飯時不要光挑自己喜歡的菜,每天下午的點心時間記得為還沒下班的爸爸保留一份,到依照個人能力每天完成自己負責的家務,兩歲開始就能做拿小抹布擦地,襪子配對等簡單家務,只要媽媽做菜,就把小孩叫到廚房邊看邊幫手,就這樣每天慢慢看,慢慢學,自然而然就能做的有模有樣。


要讓孩子學會做家事,不能靠爸媽用嘴巴命令,而是爸媽做的時候把小孩帶在身邊,快快樂樂地做給小孩看,慢慢變成一起做,最後小孩就會自己做了。


四、善用生活中的學習機會


無論從書本上學習任何東西,最終目的都是為了讓自己有更好的生活,所以生活其實應該是最好的課本,最好的教室,生活中的學習機會到到處都是,不要捨本逐末,讓小孩埋進書本與課堂中,卻遠離了生活。


前一陣子我們搬家,孩子就放下了學習進度,從頭到尾參與整個搬家的過程--看房子,買家具,組裝傢俱,量房間尺寸,安排傢俱擺設,裝箱打包,拆箱歸位。


我記得有位朋友跟我說過,他小時候對搬家的印象就是:有天放學媽媽突然帶他到另一個地方,說:這是我們的新家,但他完全不知道是怎麼搬過來的。


對比之下,孩子對搬家的充分參與,其實應用了許多他們在書本上學習的知識,也預先預習了許多之後會在課本上學到的知識。

這種學習機會其實不需要特別安排,只需要習慣讓孩子參與家中的每個決定,並願意放手讓孩子去做,其實孩子是很樂意幫忙的,他們會從幫忙中感受到自己的價值,建立自信心,養成勤勞動手的習慣。


五、對生活保持輕鬆,幽默的態度。學會忽略某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專注在感恩生活的美好部分。


放棄對完美的偏執追求,對自己寬容,對別人更寬容。不急著下結論貼標籤。永遠相信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越來越好。對孩子,也對自己,努力去做到不只是容忍犯錯,更要歡迎犯錯,這樣才能把自己和孩子從害怕錯誤的恐懼中解放出來,才會有能力去完成心中的夢想。


這部分,很難。


我覺得這是最終極的修練。我自己也在不斷努力。我也常常在這部分做不好,但我學會不要苛責自己,而是很坦白的跟孩子承認我做的不好,如果造成他們困擾,請他們原諒(孩子都很願意原諒爸媽的!)。


其實,歸納到最後,這就是更愛自己,也更愛別人。永遠把人擺到事情的前面,永遠不要為了做該做的事,而忘了那個我要愛的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拂曉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