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東‧譚會長 1979年10月6日 動盪中的穩定 第149屆總會下半年度教友大會 福利服務會議中的講辭。
在二次世界大戰中,一位十二使徒定額組的成員,阿伯特‧鮑文長老,將一系列廣演講辭編集出書,並把書名定為「動盪中的穩定」(Constancy amid Change,[Salt Lake City:Deseret News Press, 1944])。這些演講辭的內容很適合當時的情勢。那時,我們處於一個充滿衝突的世界,全世界的人都需要一種確定、實在、可靠的信息。
現在這個時代在各方面看來都與當年戰亂的時候相似。今天,我們也面臨許多難纏的問題。除了重大的國際政治問題以外,我們在經濟上更遭遇到幾十年來最困難的時期,包括通貨膨脹和個人財務管理的問題。
我想借用鮑文長老的書名,和你們談談我自己工作六十年來的一點經驗和心得。經濟循環中的每一個階段我都經歷過了。當我年輕,剛開始人生旅程的時候,我就體驗到個人財務上的拮据。我經驗過全國以及全球的經濟不景氣,也渡過蕭條和通貨膨漲的時期。我看到了經濟循環中隨著每種轉變而來的所謂解決之道的替。換凡此種種都讓我得到與詩人佛洛斯特相同的信念,他說過:「人生中的動盪,泰半隨人對真理的愛惡而變。」(“The Black Cottage” in The Poetry of Robert Frost, ed. Edward Connery Latham [New York: 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1969],P.58)
今天我所要告訴你們的,就是我對永恒準則的一些看法。如果遵守這些原則,不論在任何環境下,都會得到經濟上的保障,以及心靈的平安。
首先,我願立一個這些經濟原則之運用所必須依據的基礎和觀點。
先求神的國
有一天,我的一個孫子對我說:「我一直在注意您和一些成功的人,我下定決心要做一個成功的人。我要和每個成功的人談談,看看他們成功的因素是什麼。所以,請您回想一下,爺爺,您認為成功最重要的因素是什麼?」
我告訴他主已將我所知最好的成功秘方賜給了我們:「你們要先求神的國,和祂 的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馬太福音6:33)
有的人爭論說:有些發大財的人並沒有先求神的國。這是事實。但是如果我們先求神的國,主應許我們的甚至不只物質上富有而已,這是我的親身經驗。套句易上生的話說:「金錢也許是許多東西的表面,但絕不是精髓。它能帶給你食物,卻帶不來胃口;帶給你醫藥,卻帶不來健康;讓你交遊廣闊,卻帶不來朋友;給你僕人,卻帶不來忠心;給你一時的歡樂,卻不能給你平安和幸福。」(In The Forbes Scrapbook of Thoughts on the Business of Life [New York: Forbes, Inc., 1968]p.88)
物質的祝福
物質的祝福,如果是以正當的方法和目的得來的,就算福音的一部分。這令我想起朗壽‧白會長的一件往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他是一名年輕的軍人,有一天他到醫院去探望一位年長的朋友。他這個朋友是個鉅富,現在已經八十歲了,正瀕臨於死亡邊緣。他那離了婚的太太和五個孩子都沒有一個正關心而到醫院來看望他,當白會長想到他這個朋友「己經失去了金錢買不到的東西,而且注意到自己悲慘不幸的處境,」時,就問他朋友,如果他能重度此生的話,他的人生方向會有什麼改變。這位幾天後就去世的老人說:「我回想一生中,有一項最重要、最有價值的財產,卻我在追求百萬家產的時候白白失去了,那就是我母親對神和靈魂不朽的那份單純信心。…你問我人生最有價值的是什麼。我能給你最好的答案莫過於用一首詩來表達。」
他叫白會長從他的小箱子中拿出一小本書,他唸出其中一篇詩,名為「我是一個外人」(I’m an Alien):
「對母親教我的信心來說,我是一個外人;
對聽取我母親哭訴的神來說,我是一個外人;
對祈禱能帶來的平安來說,我是一個外人;
對我父親安眠時向他擁抱的永恒臂膀來說,我還是一個外人。
我聽到俗世在召喚,就丟棄靈性,去就它。
茫然不覺我的手已不再握住祂的手。
渾然不知虛名的幻影只是一場空。
如今我學到金銀的華麗只在其表。
蹉跎一生所追求的卻是我曾輕易丟棄的。
我曾奮勇力爭,似乎略有斬獲。
我願拋棄一切,即其中的名利和歡愉,
只要我能保有造就母親的那份信心。」
朗壽‧白會長說:「這就是一位在教會中出生後來卻遠離教會的人,在臨死前的見證,是一個孤獨的人所發出的泣血哀鳴。他擁有金錢能買的一切,卻在追求俗物中失去了人生最重要的東西(Continuing the Quest[Salt Lake City: Deseret Book Co.,1961]pp.32-35)。
在摩爾門經中,先知雅各就這個問題給了我們一些重要的勸告:「但是,在你們尋求財富之前,當先尋求神的國。你們經由基督獲得希望後,如果你們尋求財富,就必得到;而且你們會為了行善而尋求財富─使無衣蔽體的人有衣穿,飢餓的人有飯吃,囚禁的人得釋放,患病和受苦的人得照顧。」(摩爾門經雅各書2:18-19)
由此可見,其中的基礎和觀點是:必須先求神的國,然後明智地工作、計畫和使用,並為將來打算,把所蒙賜的財富用來建立神的國度。只要以這種永恒的觀點為方針,以這種穩固的基礎為起點,我們就能有把握地從事每天以至於一生的工作了。因為這些工作都是靠周密的計畫和勤奮的努力才能完成的。
根據這個範疇,我要說明一下經濟穩定的五大原則:
穩定1、繳付誠實的什一奉獻
我常想究竟有多少人了解付什一奉獻並不表示我們是送給主和教會禮物,而償還欠主的債。因為我們一切的祝福,包括生命在內,都是從主而來的。
繳付什一奉獻是一個誡命,並且是帶有應許的誡命。如果我們服從這項誡命。我們就蒙得應許會「在地上繁榮」。這種繁榮不僅包括物質,更可能包括身體的健康和心智的活力。它也包括家庭的穩固和靈性的增長。我希望你們中間那些目前還沒有繳付十足什一奉獻的人,能尋求信心和力量達到這一個目標。當你們盡了這項對你們創造主的義務,你們將會找到莫大的快樂。那種快樂是只有信守這條誡命的人才能夠體會到得的。
穩定2、量入為出
我發覺賺的錢是絕不可能夠用的。但是我深信能帶給人心靈平安的並不是他收入的多寡,而在乎他理財的能力。金錢要不是個苛刻的監工就會是個溫順的僕人。那些制定自己的生活水準而留一點點結餘的人,就能左右自己的環境。而那些入不敷出的人,只得受環境所擺佈,動彈不得。禧伯‧郭會長曾經說過:「世上若有能帶給人心裏平安和滿足的事情,就一定是在財力範圍內生活。若有能折磨人,傷害人,阻礙人的事情,那一定就是虧負了無法償還的債務。」(Gospel Standards, Comp. G. Homer Durham [Salt Lake City: Improvement Era.1941]p.111)
量入為出很簡單,關鍵就在所謂的自律。不論是在早年或晚年,我們都得學會約束自己,控制口腹之慾或購買慾。知道量入為出,未雨綢繆的人多有福啊!
穩定3、學會分辨必需品和慾望
購買慾是人為的。我們競爭激烈,自由貿易的制度,提供無數的物品和服務以刺激我們追求更多享受和奢侈品的慾望。我並不批評這個制度,或對物品及服務的隨處可得有什麼不滿。是關心我們的同胞在購買的時候有沒有運用健全的判斷力。我們必須明白犠牲是永恒紀律中的重要部分。
在美國以及其他許多地方,許多二次大戰以後出生的父母和子女,只見到寬裕的生活環境。許多人只知道要求一時的享受。一方面也因為工作機會充裕,每個人只要有能力工作都能就業,因此昔日許多人認為的奢侈品在今日也被視為是必需品了。
最具代表性的例子,就是年輕的夫妻,從他們結婚開始,就期望像他們父母那樣住好的,吃好的。而這些都是在他們父母經過多年的努力和犠牲才掙得的享受。年輕的夫婦一時要的太多,就很可能會對方便的貸款購買方式低頭,因此冒冒然的陷身債務之中。一旦負了債,就可能使他們無力按照教會建議的方式來儲存食物,也無法參與其他的保障安全計畫了。
縱慾和理財不善對婚姻關係是一個很大的打擊。似乎大部分的夫婦糾紛,都是從經濟開始,或因為收入不敷家用,或收入運用不當,所引起的。
有一位年輕的父親去找他的主教,請教財務上的意見,他的故事俯拾皆是:「主教,我是個受過良好訓練的工程師,我的收入很不錯。但是好像在每所學校裏教我的都是要怎麼樣去賺錢,從沒有一個地方教我怎麼用錢。」
我們當然相信讓每個學生在學校裏學習怎樣消費的課程是很好的,但是主要的訓練還要靠他們的父母。父母們不能讓子女們靠運氣去學習,也不能推卸責任讓學校來給予子女這項重要的訓練。
金錢債務
這種訓練中很重要的一點應該是解釋何謂債。大部分的人所遇到的債有消費性的和投資的兩種。消費債是指用貸款的方式購買我們每天的消費品。其中包括分期付款購買衣物、家庭用品、家具等等。這種債是以我們以後的收入為擔保而支付的。危險性很大。因為如果我們失業,喪失工作能力或遇到嚴重的緊急事件,債就很難償還了。分期付款的購買方式也最貴的。因為在貨品本身的價格以外,我們還要負擔很重的利息和手續費。
我知道一些新的家庭有時候會有必要以貸款的方式購買東西。但是我們要警告你們不要買正必需品以外的東西,並且要儘快付清帳款。如果手頭不寬裕,就不要去多擔負一些另外的利息貸款。
投資債應該要確定它絕對安全,以免拖累整個家庭的安定。絕不要投資在冒險行業上。投機的心理會令人走火入魔。許多財富就是由這種想越賺越多的無底欲望而喪失了。讓我們記取以往悲慘的教訓,不要把時間、精力和健康投擲在這種謀求物質享受的貪念中。
賓塞‧甘會長給了我們一個發人深省的勸告:「神祝福我們這些子民能有前所未有的繁榮。這些供我們使用的資源是好的。對我們推展地上的工作也是必需的。但我恐怕有許多人會過分重視這些牲畜,地產,以致它們成為人追求的偶像,有力量操縱我們。我們擁有的這些有用的東西,超過了我們信心所能承受的了嗎?很多人把大部分的時間花在個人理想的追求上,包括大筆的錢財、股票、證券、投資、產業、債權、裝飾、汽車,諸如此類。他們盼望以此作為日後悠長快樂生活的俗世保障。他們忘記了,我們的任務是要把這些資源用在我們的家庭及定額組中,藉以建立神的國度。」(「我們崇拜虛的偶像」1977年八月聖徒之聲,第3頁)
我要用我的見證來支持甘會長的話:「我知道,為了應付家庭不合理的需要而拼命賺錢,是不會增加內心的快樂和平安的。」
穩定4、編排預算並照預算生活
我的一個朋友,他的女兒參加楊百翰大學留學計畫,到國外去住一學期,不停地寫信回家要錢。我的朋友很擔心,於長途電話給她,詢問為什麼需要額外的錢,的女兒在電話裏解釋:「可是爸,我可以把你寄給我每一塊錢的用處都說給你聽。」
他回答:「妳似乎還不懂我的意思。我要知道的是妳的預算,一個用錢的計畫,而不是一份流水帳。」
或許,每位家長都應該學習這位父親,他那在大學唸書的兒子打電報回家說:「無錢難過,兒上」他的父親回電:「可憐,父字」
我從這些年來與許多人面談中觀察出,大多人都沒有可行的預算計畫,也沒有控制自己遵守預算的計畫。很多人以為預算會剝奪他們的自由。但事實正相反,成功的人都知道,只有預算才能帶來經濟上真正的自由。
作預算和理財未必過份繁雜,或耗費時間。有一位移民說了這個故事,他把應付的帳目放在一鞋盆裏,應收的帳目釘在紡錘上,現金放在收銀機裏。
「我不懂您這樣怎麼能做生意」他的兒子問,「您怎麼知道您賺了多少呢?」
「兒啊,」這位生意人回答,當初我下船的候,身上只有穿著的那件褲子。如今,你姊姊是個美術老師。你哥哥是個醫生,你是個會計師有一輛車,一棟房子,和一門好事業。所有的東西都是付了錢買來的。你只要把這一切加起來,再減掉那條褲子,其餘的就是我賺的了。」
良好的預算的因素
明智的財政顧問教導我們任何好的預算都有四個因素。首先要列出基本生活的需要,例如吃的,穿的等等;其次,是家庭用品;第三,為用作準備,例如儲蓄,健康保險和人壽保險;以及第四,明智的投資,和為將來的儲存計畫。
我要對其中兩點,提出我的看法。生活中必定會遇到意外事故。醫藥費日益高漲,健康保險成為許多家庭應付嚴重意外,疾病、生產費。特別是早產的唯一解決之道。人壽保險也使得在養家都意外死亡後還能維持家庭的收入。每個家庭都應該為適當的健康險和壽險作準備。
作好這些基本原則以後,我們還應該節儉持家,定期存下錢來投資。據我的觀察,投資者若不先養成定期儲蓄的習慣,很少會成功的。投資需要自制力和敏銳的判斷力。投資的方式很多。我唯一的勸告就是要明智的選擇你的投資顧問。要確定他們投資的紀錄良好,值得你的信任。
穩定5、在所有的財務上都要誠實
正直的最高理想絕不會過時。它適用於每件事。我們身為教會的領袖和教友,應做一個正直的典範。
弟兄姊妹們,我想藉著這五個原則描繪出良好的財務和資源管理的真正形態。
我希望每個人都能應用這些原則,並從中獲益。我要作見證,這些原則是真理,我們的教會和事工也都是真實的,奉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家庭理財
https://www.lds.org/topics/finances?lang=zho&country=hk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