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有格友問:

 

 

 

我告訴孩子:「我希望你做個有禮貌的人」,但是孩子回答:「為什麼要做個有禮貌的人?」那我會如何回答?

 

 

 

這種狀況很常見,通常此時爸媽心中會有點「嚇一跳」,因為這個問題不好回答。

 

 

 

但我覺得如果小孩會出現這種問題,是好現象,因為爸媽只怕小孩不問。

 

 

 

不提問的小孩很難教,因為他心中根本不想知道,教他什麼都事倍功半。提問的小孩代表心中想知道一些事情,把握這個機會教導他,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對話雙方中,問問題的人擁有主動優勢,被問而必須回答的人則是居於被動。你看法庭上的質問就知道我說「主動被動」的意思。

 

 

 

小孩問問題會讓爸媽嚇一跳,就是因為小孩藉由提問取得對話主導權,讓爸媽突然覺得居於弱勢。

 

 

 

當爸媽心中有居於弱勢的感覺時,其實作法很簡單,就是:不要回答小孩的問題,把問題丟回去,反問小孩問題,這樣就可以拿回對話的主導權,趁此機會開始教導小孩一些事情。

 

 

 

反問一個好問題會讓孩子開始思考,哪些問題才是好的問題呢?

 

 

 

好問題有幾個特點:

 

1.不是只問表面的事實,要問對方的感覺與想法

 

2.與日常生活有連結

 

3.沒有事先預備好的答案

 

 

 

我常常用以下幾個好問題來問孩子:

 

 

 

  1. 1.      你覺得為什麼XXXX對你很重要?
  2. 2.      你覺得XXXXXX是什麼意思?
  3. 3.      你覺得為什麼XXXXXXX
  4. 4.      現在你知道XXXXX,那你覺得你可以做哪些事情?
  5. 5.      你有過類似XXXX的經驗嗎?可以告訴我嗎?

 

 

 

舉例:

 

 

 

小孩:為什麼要做一個有禮貌的人?

 

我:很好的問題。你覺得,為什麼要做一個有禮貌的人?

 

小孩:我不知道,所以想問你。

 

我:我有我的答案,但我希望你先想一想你的答案,我們再來討論。

 

小孩:因為每個人都喜歡有禮貌的人?

 

我:很好,你覺得還有其他原因嗎?

 

小孩:因為有禮貌會讓別人高興。

 

我:很好,還有其他原因嗎?

 

小孩:因為有禮貌代表尊重別人?

 

我:很好,你知道「尊重」的意思嗎?

 

小孩:就是把別人跟自己看的一樣重要。

 

我:對,沒錯。那你覺得,為什麼我們要把別人看的跟自己一樣重要?

 

小孩:因為,他們跟我們一樣都是人。

 

我說:很好,因為我們都是天父的孩子,我們不應該覺得自己比別人更重要。彼此尊重會讓大家都快樂。你有過感覺被人尊重的經驗嗎?

 

小孩:(思考……

 

我:媽媽每天都溫柔的跟你說話,你會不會感覺很舒服?還是媽媽每天都對你大吼大叫,你會比較舒服?

 

小孩:當然是溫柔的跟我說話。

 

我:對啦,所以媽媽溫柔的對你說話,就是尊重你。你還有想到其他被尊重的例子嗎?

 

小孩:上次Joy來我們家玩,他要玩什麼玩具都會先問過我,你說他很有禮貌。

 

我:對的,不亂動別人的東西,就是有禮貌,也代表尊重別人。當Joy問你可不可以玩你的玩具時,你有什麼感覺?

 

小孩:我覺得很高興,因為我知道他不會亂動我的東西。

 

我:是啊,這樣你知道尊重別人有禮貌,會讓別人會有什麼感覺了吧?

 

小孩:會讓別人快樂。

 

我:那你覺得為什麼我們要讓別人快樂?讓別人快樂為什麼會對你很重要?

 

小孩:(思考…….)因為Joy和我是好朋友,所以他希望我快樂。

 

我:沒錯,如果我們想和別人當好朋友,我們就要想辦法讓他快樂,這樣代表我們愛他,他感覺到愛,他就會和我們變成好朋友。

 

 

 

小孩:但如果不是我的好朋友,我就不用讓他快樂囉?

 

我:是這樣嗎?你覺得呢?

 

小孩:(笑)不是,因為我們都是人,要彼此相親相愛。

 

我:是的,我們所有的人,在前生都是一家人,所以,我們應該尊重所有的人,讓所有的人都快樂,而不是看他現在是不是你的朋友。這樣你知道為什麼要尊重別人了嗎?

 

小孩:知道了。

 

我:既然你知道了,那你應該怎麼做?

 

小孩:不要亂動別人的東西,小聲對人說話,看到人要打招呼…….

 

我:很好,所以要照做喔。媽媽看到你變成一個有禮貌的人,也會很高興的喔。

 

 

 

和小孩進行談話時,有幾項要訣:

 

 

 

  1. 1.      要有耐心等候小孩思考後再回答。
  2. 2.      只要小孩講出答案,不論是否有理,都給予正面的鼓勵,激發他想出更多答案,不要急著糾正,如:你說錯了,不可能是這樣,應該是….
  3. 3.      安排一個接一個的問題,引導小孩深入思考,找出自己的答案。要讓小孩感覺,這些道理都是我自己發現的,不是別人告訴我的。
  4. 4.      爸媽盡量不要直接給答案。小孩不會珍惜爸媽直接給的答案,他會覺得是爸媽強制他要這麼做,這樣容易引發小孩的反抗心。小孩只有一出現反抗的心態,就沒辦法繼續談下去,也根本無法教導任何東西了。
  5. 5.      要避免提出容易引起爭議或辯論的問題,避免從負面提問,也不要問是非題(答案只有是或不是)。如:「你問我為什麼要做有禮貌的人,你的意思是你不想做囉?」「為什麼你就是不要做個有禮貌的人?」
  6. 6.      小孩在國小中高年級之後,可以偶爾提出一些讓小孩必須安靜思考很久的問題,不需要小孩現場回答,但鼓勵小孩將思考得到的答案寫在日記上。如:「如果你一直努力尊重別人,對人有禮貌,你覺得會對你的生活造成什麼改變?」
  7. 7.      最後要回歸行動,問:「你應該做什麼?你可以做什麼?」才能幫助小孩把已經知道的事情,在生活中實踐出來。實踐之後,才會真正記住,也會越來越有體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拂曉媽 的頭像
    拂曉媽

    捨不得你去上學

    拂曉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