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最近有朋友跟我聊天,他說:我真佩服你的意志力,可以在家裡帶三個小孩自學,我真的沒辦法,回到家裡只想打開電視躺在沙發上,根本別說要帶他們自學了!
他的話,讓我突然了解一般人對自學可能有的誤解:自學需要強大的意志力。
我告訴他:我根本沒有用意志力,那只是我們的生活習慣而已啊!你回到家打開電視躺在沙發上是個習慣,我們回到家打開書躺在沙發上,也是個習慣而已。
是啊,親愛的朋友,無論你要帶孩子自學,還是你自己要自學,千萬別在生活中濫用意志力啊! 因為意志力會耗費你很多的心力與體力,太常使用意志力會讓你走不久,走不下去,最後只能放棄!這樣自我打擊只會導致你的自信心低落,千萬別這樣自尋死路啊!
自學的重點,真的只是培養一個開放,不斷學習的生活習慣,就可以輕輕鬆鬆,每天自自然然的從生活中學習,並不用像在學校為了考試苦讀那樣,一直運用意志力強迫自己啊!
我列出幾項我覺得非常基本,非常重要的生活習慣,我自己的經驗是,越早培養這種生活習慣,就越容易進入自學的狀態:
1. 規律作息:好好吃飯,好好睡覺,有足夠的運動和休息,把自己身體照顧好。身體健康,頭腦才清楚,才能勝任艱苦的學習挑戰。
想做到規律作息,就需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慾望,屏除暴飲暴食,亂吃零食,熬夜玩樂,貪睡晚起的生活方式。
從小就自然而然的習慣規律作息,長大後規律作息就變成天性,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家自學不用意志力的原因......因為時間一到,小孩自然就會去做那時候應該要做的事,根本不用逼,也不用催。
人體天生的生理時鐘是喜歡規律的,所以在沒有任何外來壓力或阻礙下,規律作息應該是非常自然的生活方式。如果規律作息對你來說很困難,通常是因為你想逃避某個會讓你很害怕的壓力點,才會導致生活不規律。你得面對自己的內心,把那壓力找出來,用正面積極的經驗去替換.....這是唯一需要用到意志力的地方,平常生活中保留下來的意志力,用在這裡就好。
2. 主動創作:從簡單基本的東西中加上自己的創意,自己動手變出不同花樣。主動參與,動手創造出自己想要的東西,是兒童期一定要養成的習慣,因為這是自學能力的來源。
這也是我幫小孩選玩具的基本原則,水,沙,水加沙做成的泥巴,這三樣東西就夠讓小孩發揮創意變花樣了,加上樹葉,樹枝,石頭,花樣更多。我會花錢買的玩具只有樂高,因為可以動手變出很多花樣。
不要給小孩太多設計複雜,有固定玩法的玩具,這樣反而剝奪他創造的機會,當然,如果他把你昂貴的電子玩具拿去摔,敲,咬,你要高興,因為他在開發這個玩具的新玩法,他開始在主動創作了。
這也是為什麼我不急著讓小孩上各種才藝課甚至上幼稚園的原因。太早坐在教室裡聽老師教課,會剝奪孩子主動創作的時間,縱使孩子智能才藝可以提早開發,但因為缺乏主動創作的經驗,到青少年時期就容易出現學習厭倦的狀況。
為了讓小孩有更多主動創作的經驗,我平常也盡量不"教"小孩,也就是,不會在家裡用學校上課的方式"灌輸"小孩知識,然後用考試來確定小孩有沒有學會記住。我鼓勵小孩自己看書,上網找資料,自己摸索,然後呈現出一個學習成果。這樣學習的進度會比較慢,也容易常常犯錯,但因為都是小孩自己走的,每一步都很踏實。
我會這樣做,是因為我不急著要小孩學會某樣知識,我比較在乎的是小孩是否能熟練使用各種獲取知識的管道與方法。這也是一種主動創作。
要培養這個習慣,其實只要抓住一個重點:不要想花錢解決所有生活問題。在你想花錢了事之前,先動動腦筋,想想是不是有什麼自己可以DIY動手改善的機會。只要你開始這樣問自己,你就已經踏上主動創作的第一步了。
3. 感恩:感恩會讓我們知道自己擁有什麼,並學會善用自己擁有的東西,去創造自己想要的生活。這是學習動力的來源。
人永遠都要從自己現在的位置出發,想辦法走到自己的目的地。這世界不可能在你面前鋪好一條紅地毯,暢通無阻地讓你直達想去的地方,如果你期待這樣的生活,那你就根本不會有機會學習進步。
感恩會讓自己越來越清楚自己現在的位置,以及應該怎麼走到目的地。不感恩的人心中只會有目的地,缺少起點和要走的路徑,最後就會變成一直空想,沒有行動。
要培養感恩的習慣,就是要讓自己生活慢下來,眼睛不要一直看著別人,心裡不要一直跟別人比較,每天留些時間給自己進行內心對話,從生活中一點點小小的東西開始感謝,像是呼吸的每一口空氣,吃進去的每一口飯,每一個接受到的笑容,問候和擁抱,清晨的金色陽光,傍晚的絢爛彩霞,土裡冒出的小綠芽,吹動樹梢的微風.......你也許從來不覺得這些需要感謝,但是相信我,只要你願意試試看感謝這些東西,你真的就會自然知道應該怎麼走到想去的目的地。
有能力自己找路開路,走到自己想去的目的地--這就是自學的能力。
4. 承認自己不知道:這還用我說嗎?只有承認自己不知道,才準備好打開心去學習新的事物。
現代科學非常發達,的確解答了許多古人的問題,導致很多現代人以為"現在我什麼都知道了!",其實,科學解答了許多問題,但同時卻挖掘出更多更難回答的問題。連20世紀最偉大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都承認,他不懂的東西遠遠多過他已經懂的東西,我能說我什麼都懂了嗎?
不怕丟臉,不怕承認自己不知道,不怕去問清楚自己不懂的地方,有這種生活習慣,就能從大家都已經習以為常,從不質疑的地方,挖掘出疑點。
產生疑問,就是學習的開始。
所以,別想在小孩面前當萬事通的父母。不要想急著回答小孩的問題,也不要在回答不出來的時候氣急敗壞的責怪小孩亂問問題。只要讚美孩子的問題,就算你已經知道答案,也最好不要直接給答案,這樣會養成孩子懶惰的習慣。最好的方法是用問題反問回去,刺激小孩去思考,指引小孩一些線索去找答案。如果你也不知道答案,那就跟小孩承認:我也不知道,然後當孩子的同學,陪他一起找答案。不用急著讓小孩的問題很快就能得到解答,要讓孩子習慣有了問題之後,要花一段很長的時間來醞釀自己的答案,這是很珍貴的學習經驗。
當然,爸媽在自己的生活中,也要養成勇敢的向其他人(尤其是自己的小孩)"承認自己其實不知道"的習慣,千萬別不懂裝懂,也不要懂一點點就覺得自己全都知道了。這個習慣真的會讓自己的人生呈現出完全不同的風貌。
教小孩養成"承認自己不知道"習慣的最好方法,就是爸媽自己先承認"其實我也不知道"。身教重於言教啊!
5. 做錯事願意說對不起:只要是人,就難免做錯事。很多非常認真的父母,都不自覺的成了要求完美的父母。不但自己很難承認自己犯下的錯誤(當局者迷啊!),教出來的小孩也不知道怎麼面對自己的不完美,當他們不小心做錯事的時候,就只會否認,掩飾,假裝不知道,期待隨著時間過去所有關係人都會慢慢遺忘。這樣做也許的確就不用去面對自己的錯誤,但也是喪失了一個寶貴的學習機會啊!
犯錯,其實是最好的學習機會。
想把犯錯的負面經驗轉換成正面的學習經驗,"說對不起"就是最簡單有效的方法。在小孩做了錯事後,鼓勵小孩說"對不起,是我的錯",然後給孩子一個擁抱,讚美他的勇氣,不要為錯誤責罵處罰他,只要陪他一起收拾殘局,讓他承擔應該要付的代價。小孩就可以從這個犯錯經驗中,得到最多最深刻的學習經驗。
要培養孩子犯錯後說對不起的習慣,最好的方法就是家長在自己犯錯之後,能夠完全誠實地面對自己,主動在小孩面對說對不起,不要閃躲("我哪有!")不要扯東扯西("還不是你這樣,所以我才那樣")也不用權威來壓制("小孩不懂別亂說,大人不會錯")。
身教,是最有力量的教導方式。
我記得念書的時候,我的物理老師在全班同學面前說對不起,承認她上次上課有一題的解法錯誤。到現在,我不曾因此去質疑她教學的專業,更不曾因此嘲笑她的錯誤,我只記得她的勇氣帶給我的好榜樣。
從那時起,每當我需要承認我的錯誤,必須說對不起的時候,我都會想起她。她給我認錯的勇氣,讓我知道,做錯事之後承認錯誤說對不起,不會因此被人看不起,反而會得到人的尊重。
我感謝她的榜樣。我之後有許多次必須說對不起的場合,都讓我因此得到非常大的學習和成長。我希望我的孩子也能有這麼寶貴的學習經驗。
這五點生活習慣,也許看來跟學習沒什麼關係。但從我自己的生活經驗中,我知道這些小小的生活習慣能準備好一個人開放自己的心,讓自己的外殼變柔軟,讓好奇心開始萌芽,並且擁有失敗後爬起來繼續走下去的毅力。這樣的人,就是已經準備好終生學習,主動學習的人。
這也不就是自學想培養出的特質嗎?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