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這個月起曉家開始一週請三天假,多了一些空間可以做些想做的事。

本月份重點在如何與學校溝通。重點放在感謝老師關心,強調我們都是為孩子好,並表達願意盡量與學校配合,不會製造麻煩,如果老師覺得需要,可以照進度交作業與返校參加考試,讓老師好打成績。

依照規定,小學是義務教育,只有未請假無故消失三天以上才會被列為中輟生,只要依正常程序請假,學校沒辦法不准假。而且只要學生想回校上課,學校就一定要接受。所以雖然一開始學校有些不習慣,但只要有交作業與考試讓老師能打成績,慢慢老師就能放心。因為有交作業和考試,學校若提出額外要求,如繳交請假時所作學習的報告,讓家長覺得額外負擔太重的話,是有立場拒絕的。

本月學習內容:
中英文經文背誦:信條8~13、教約34:43、歌羅西書3:20、摩賽亞13:20、摩羅乃7:45

拂曉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尼腓在尼腓二書中預言,在末世時代,會盛行許多虛假、空洞、愚蠢的教義,我們生於這個時代,必須隨時警醒,否則很容易會墮入撒旦小心翼翼布置好的圈套中。我今天想針對教養孩子方面,分享我曾遇見過幾件似是而非,與福音教導不盡相符,但卻廣被接受的教養觀點。

「兩歲小孩狗都嫌」,當我家孩子進入這個階段,開始會躺在地上狂哭亂踢時,我真的嚇了一跳。我知道很多教養專家都建議要教孩子以不傷害別人和自己的方式,「適度發洩」情緒,如打枕頭。因為他們認為情緒必須表達與宣洩出來,不能壓抑在心中,不然會造成心理傷害與人格扭曲。但我一直覺得這種論點讓我不太舒服,便為這件事情祈禱。我的回答來自多馬孟蓀會長的忠告:「沒有人能讓我們生氣,要不要生氣是我們的選擇。我們若要時時刻刻保持好心情,就要選擇不生氣。」(2009年11月利阿賀拿第68頁)我突然明白這是教導孩子善用選擇權的大好機會,我就把先知的話告訴孩子,真理穿透人心,連小孩子都會懂。雖然免不了重複提醒,但孩子現在都很清楚他們可以控制脾氣,以避免被脾氣控制後的不良後果。這會不會造成孩子習慣壓抑自己情緒,有害心理健康?我知道不會。因為選擇不生氣就是根本沒有氣,怎麼需要壓抑呢?藉著基督的贖罪大能,我們都有能力選擇不生氣。所以我也從不對孩子說:「你再怎麼樣,我就要生氣囉!」我只說:「妳錯誤的選擇讓我很難過,但我還是一樣愛你。」然後我會引述經文:「你們若愛我,就必遵守我的命令。」(約翰福音14:15)

現代還流行一種教養觀點,就是「童年的創傷會造成一輩子的陰影」,這種論點使父母不敢管教小孩,似乎怕得罪小孩,甚至覺得給予小孩任何規範都會限制小孩的想像力與創造力。七十員賴瑞勞倫斯長老曾舉過一個例子:(2010年11月利阿賀拿第98頁)「想像一下,如果你的(孩子)坐在鐵軌上,而你聽到火車的氣笛聲逼近時,你會警告他趕快離開鐵軌嗎?…如果他不理會你的警告,你會很快的把他抱到安全的地方嗎?你們當然會!」末世時代中,有許多危險與誘惑就像火車般向我們的孩子衝過來,家庭文告提醒我們,「父母有責任保護子女」,保護不只是身體方面,也包括靈性方面。我們作父母的要當孩子的人生嚮導,為孩子指明應當走的路,並事先警告可能會有的危險,因為我們學過、經歷過、我們知道什麼對孩子好,就像天父不見得時時都會順我們的意,但祂絕對知道什麼對我們好,我們當祂子女要做的,就是服從祂的旨意與安排,耐心學習祂要教導我們的事。所以只要依照福音原則,我們絕對不需要害怕管教太嚴而傷了孩子的心。想想看,當你知道什麼是生命中最美好,最值得擁有的東西,你會不想急切地讓孩子也擁有這些東西嗎?就像天父賜給我們誡命,並不會限制我們的自由,反而會給我們更大的自由,我們管教小孩,給予規範,也不會限制孩子發展,反而會讓他節省精力和時間,讓他人生的路走的更直更遠。


所以,請各位爸媽不要再問小小孩:「要不要?」「好不好?」「可不可以?」問這種問題不是民主,只會讓父母在管教孩子時陷入死胡同。父母親要當孩子的領導者,不是當孩子的朋友或是僕人,所以,請效法偉大領導者摩西的榜樣,他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過紅海時,也沒問過以色列人的意見。因為他知道這是天父的旨意,去做就對了。如果父母親心中真的不大確定,應該要去問的也是天父,而不是你的小孩。對於小孩(我指的是到達負責年齡之前的小孩)只需要下簡單、清楚、明確的指令,然後要求他服從。這樣孩子才能從小學到天國的第一美德—
服從。小孩之間流行說:「如果你….我就不和你交朋友囉」。我要求孩子不能講這種話,因為我很確定耶穌基督不會講這種話。記得有一次我家小孩語帶威脅地對我說:「你再不讓我吃餅乾,我就不跟你作朋友囉!」我回答:「很好,我本來就不是你的朋友,我是你媽媽,你是我的小孩,所以你就是要聽我的。」

拂曉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有一天,曉家和表妹萱萱玩到一半開始吵架,吵到最後...
曉家:我再也不跟你作朋友了!
萱萱:我要永遠跟你作朋友!
2.曉家和曉庭妹妹在玩扮家家酒,曉家對曉庭說:
我當媽媽,猴猴(玩偶)當寶寶,你什麼都不會做,那你當爸爸好了!

3.曉家戴帽子出門,放在搖搖馬上面,忘了帶回家,回家後才發現,
媽媽對曉家說:「可能已經被人家拿走了吧」
曉家說:「那我們去拿回來啊」
媽媽:「不知道是誰拿的啊」

拂曉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以下內容摘錄自華山書院網站
www.chinese-classics.com.tw
媽媽一直想在家裡教導經典,因為發現小孩子學習能力真的太強了,不多塞點精華的東西進去,就會不小心裝進去垃圾,這個網站不錯,有很多值得參考的資料。

*********************************


要搞好兒童經典教學,第一要理解兒童,第二要理解經典。

兒童的最大特點是善於模仿;他們的學習是不知所以然地模仿父母、模仿老師、模仿同學;所以只熱愛經典的父母和熱愛經典的老師一起營造一個學習經典的環境,孩子也就不知所以然地成就了,不必要囉囉唆唆地耳提面命;因此父母和老師的工作只有三項:1. 以身作則;2. 切斷孩子的不良影響源;3. 開發孩子的良性影響源。

拂曉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猶太王希西家敬愛神,他清除異教的偶像崇拜,呼籲人民歸向聖殿,但繼位的兒子瑪拿西與孫子亞們卻事奉偶像行巫術,搞得全國烏煙瘴氣,亞們甚至被臣僕殺害,人民後來殺了背叛亞們王的人,立亞們的兒子約西亞為王,約西亞登基後努力清除偶像崇拜,修復聖殿,當時有人在聖殿中找到一本摩西所傳的耶和華律法書,便念給約西亞聽,約西亞聽了,便撕裂衣服哭泣,因為他的父親與祖父沒有遵照耶和華的話去行。
總會女青年會長伊蓮戴騰姊妹在今年3月的女青年大會上,提到法王路易十六兒子的故事。他年輕時遭惡人綁架,這些人想讓他在道德上有污點,這樣他就無法繼承王位。一連六個月,這位年輕人被放到充滿各種邪惡誘惑的環境中,受盡壓力,但他毫不屈服。最後那些壞人問他怎麼會有這麼大的勇氣。他回答:「我不能做這些事,因為我生而為王。」

我們來到今生,就是為了準備在永生中當王和王后。我們的孩子也是這樣。教養這些孩子,準備他們成為王和王后,是天父交給我們作父母的職責。這兩個故事讓我一直在思考:我們作父母親的要怎麼做,才能讓孩子不至於像約西亞一般痛哭,而是像路易十六之子一樣能勇敢選擇正義?

剛才我在台上,看著台下的你們,我發現有許多弟兄姊妹比我有經驗太多了,也做的更好,更有資格來談。要在你們面前談論這個主題,我倍感謙卑。我祈求天父能讓我藉著以下的信息,向各位表達出天父對各位的愛,以及天父希望我們怎樣帶領我們的小孩。這些靈感都是我祈禱得到的回答,雖然是針對學齡前的孩子,但我相信孩子長大後,教養方式也許需要做些改變,但原則是不會變的。

在家最重要,最先要教的就是「福音知識」。無論孩子多小,從搖籃旁就要開始教導。大衛貝納長老說:「孩童或許不瞭解經文中的每個字和故事,但他們一定能感受到以賽亞所說的「熟悉的靈」」。我要見證這是真的,孩子越小,越容易感受到那熟悉的靈。有學齡前小孩的父母親一定要抓住這段教導的黃金時間,把這段時間交給世俗的托育機構來教導,或是拿去學別的才藝,這不是不好,而是太可惜。這段黃金時間一去就不再復返。有句話說:「不教而戰謂之罪」如果我們不教導孩子有哪些武器裝備可以對抗世上邪惡,就直接將他送入俗世戰場,那罪是歸在父母的頭上。福音知識中最重要的便是救恩計畫,認識神的本質,人與神的關係,我們為何來到這世上,在今生我們要做什麼,以及死後要去哪裡。知道這些,便是所有智慧的開端。父母自己必須先對這些福音知識尋求完全的了解和堅強的見證,才能讓孩子對這主題有清楚的認識。這些福音知識可以幫助孩子在面對未來人生重要難題時,做出正義的選擇。教導福音知識可善用教會發行中心的資源,包括成人經文,兒童經文故事,教會雜誌,詩歌CD和各種內容的DVD等。另外在教會網站上也有許多資源可以應用。父母親應該去瞭解並熟悉有哪些資源,並尋求個人啟示,知道要如何恰當運用到各自家庭中。第二,父母必須教導孩子瞭解每一項誡命,體現在生活中,便是高標準的倫理道德與清楚的善惡價值觀。這方面父母親必須明確地告訴孩子,沒有討論與協調的餘地,只需要增強孩子的信心去遵守。至於如何增強信心這部分,我之後會再提到。


拂曉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直想把這幾年教養孩子的心得記錄下來,之前是沒有時間,現在孩子大了,有時間了,卻發現自己忘得很快。一定要趕快記下來,不然孩子大了,那些回憶也會沒了,很可惜。希望記下來能幫助之後有孩子的姊妹,能在育兒路上很順利。
我以下所說的是針對學齡前的孩子,是我有經驗,也有實際做過,經過驗證的心得。

我感覺作母親真的是當天父的合夥人,參與天父創造的過程。孩子從出生到三歲以前,作全職母親享有最大的塑造能力,這時候的孩子最好教,你要他成為怎樣的人,他就會變成怎樣的人,會很有成就感。過了這個年紀不是說不能教了,而是需要比較多力氣與耐心,因為孩子已經有自己的型了,只能做修改,很難重新塑造。

三歲之前的孩子,我覺得最重要的是培養正面穩定的性情,以及健康強壯的體格。先談培養性情方面,也許能說是塑造孩子的人格特質。黃金定律在此也適用:你要人家怎樣待你,你就要怎樣待別人。同樣你想孩子將來怎樣待你,現在就要這樣待他。想要孩子個性穩定,媽媽自己就不能常生氣。想要孩子彬彬有禮,平常對他就要彬彬有禮。想要孩子快樂,媽媽要先快樂。要孩子愛閱讀,媽媽要先愛看書。基本上這階段的孩子完全看到什麼就馬上學起來,所以媽媽做的比說的重要。媽媽絕對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孩子就是自己的鏡子,是不是有什麼特質是不希望在孩子身上出現?那要千萬自己先避免。養育孩子也是媽媽重新長大的過程,這次的成長媽媽會是有意識的去塑造自己成為理想的樣子,這是很難得的自我成長機會。媽媽只要把握好把自己塑造成理想中的樣子,孩子就不會差太多了。這是全職媽媽這個角色的特殊能力,其他人的影響絕對大不過媽媽。

媽媽絕對要相信自己的孩子,他也許有些事情還做不好,做不到,但要相信他是想做好,想做到的,因為孩子絕對會想讓媽媽高興,媽媽高興是他最快樂最重要的事情。學會堅持用正面的角度去看孩子做的所有事情,加上耐心,假以時日,孩子就會變成你所希望的樣子。避免負面地論斷孩子:他就是愛哭、他就是吵…這種話千萬不能講出口,甚至連想都不要想,因為孩子會感受到你對他的印象,他將必須背著這個包袱長大。不要增加自己孩子的重擔。

媽媽也要對自己有信心,相信自己一定有能力帶好這孩子,遇到挫折時不要急著委託他人,就算那人是專家,他也絕對做不到一個努力的媽媽能做到的。只有媽媽能以愛孩子為立場去監督孩子、管制孩子、處罰孩子,注意孩子生活中的每個細節,去微調孩子的個性與品德。委託他人或其他機構教養孩子的媽媽會失去一個與孩子一同成長的好機會,非常可惜。

拂曉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悔改,是福音的四大首要原則和教儀之一(信條第四條)。舊約時代的眾先知,從挪亞到以賽亞,都不斷呼籲世人要悔改。為主預備道路的施洗約翰,最重要的傳道訊息就是:「天國近了,你們應當悔改」。(馬太福音3:2)主耶穌基督也不斷對世人召喚:悔改你們的罪,歸向我。到了近代,救主對傳教士啟示:除了宣講悔改之外,別的都不要講(教約19:21)祂也警告父母:未教導子女了解悔改的教義,罪就落在父母頭上(教約68:25)。
悔改是如此重要的福音教義,可惜我們常受到文字上的限制,未能真正了解悔改的意義,而錯以為悔改,就是要把我們自己說的一文不值,讓自己充滿罪惡感,失去自尊,這樣才會乖乖聽話,只有心智軟弱,缺乏自信,教育程度不高的人,才會相信這套說法。事實正好相反。悔改是令人感動的溫暖教義,充分表現主對人類兒女的愛與慈悲。我祈求天父,能讓我今天能向各位充分表達我從悔改中感受到的快樂。

經文指南中談到悔改是「心智和內心的改變,使人對神、對自己、對人生有一種新的態度。悔改意謂著人轉離邪惡,把心和意志轉向神,順從神的誡命和願望,並棄絕罪。」從悔改的定義中,我們必須先談到「罪」的概念。什麼是罪?這裡所謂的罪,並不是我們一般所說違犯法律的犯罪行為。罪在基督教義中,是指「故意不服從神的誡命」(經文指南)。那麼我們必須服從哪些誡命?主說最大的誡命,就是「盡心、盡性、盡意愛主—你的神。其次…就是要愛人如己。」(馬太22:37-38)主又說:你們若愛我,就必遵守我的命令(約翰14:15)所以我們表達愛神的方法,就是遵守神的命令。我們必須自己研讀經文,加上真心誠意的祈禱,祈求了解主命令我們要做哪些事,再回頭省視自己的生活,隨著自己對福音的理解力和在生活中奉行福音的程度,便會知道自己需要悔改哪些罪,不光是去做了不該做的事,還包括哪些事情該做而沒去做,或做了但應該可以做的更好。悔改不光只是即將受洗的新成員要做的事,在教會裡學習越久,懂得越多,就越應該知道,自己必須保持警醒,順服神聖之靈的勸導,不斷地悔改,才能脫離自然人,在救恩這條路上向前邁進。悔改應該是持續不斷的漫長過程,一直延續到今生結束為止。「因為自然人是神的敵人,自亞當墜落時起如此,將來也如此,永永遠遠也如此」(摩賽亞書3:19)。只要我們還活在這世界上,我們就必須持續了解並學習控制自己身上的自然人特質,讓這些特質不再成為我們歸向主基督,獲得永生和超升的阻礙。這就是悔改。

為什麼我們需要悔改呢?因為「悔改能帶來救贖主的力量,使[我們]的靈魂獲得救恩」(希拉曼5:11)。只有悔改,才能讓耶穌基督贖罪的力量在我們身上發揮效用,我們才能脫去桎梏我們的罪的舊殼,蛻變成為新的人,藉著不斷地悔改,我們才能不斷地成長,不斷地進步,最後我們才能有真正的快樂。真正的快樂,來自於悔改我們的罪,並生活配稱享有聖靈同在。這種快樂是我們今生能感受到得最大、最持久的快樂,任何享受或刺激都無法與其相提並論。連基督談到自己時都說:「對於悔改的靈魂,祂的快樂是多麼大啊」(教約18:13)悔改會讓我們的心保持柔軟,讓救主贖罪的偉大力量得以進入我們的生命,讓我們得以獲得罪的赦免,讓我們的靈性得以成長。悔改,也是增進我們祈禱品質的妙方,阿爾瑪告訴我們,要「隨時在神前承認[自己]的不配稱」(阿爾瑪書38:12)一顆不斷悔改的心,在與神溝通上會更加敏銳,主也更樂於教導帶著「破碎的心和痛悔的靈」向祂祈求的人(尼腓三書9:20)。先知撒母耳說的很清楚:「耶和華喜悅燔祭和平安祭,豈如喜悅人聽從祂的話呢?聽命勝於獻祭;順從勝於公羊的脂油。」。悔改,也是今生獨享的恩賜,只有在今生這段時間我們才有機會悔改並進步,艾謬萊克警告我們:「今生是世人為迎見神而作準備的時候;…今生的日子是世人完成工作的日子。…不要將你們悔改的日子拖延到最後;因為過了今生這段讓我們為永恆作準備的日子…如果我們今生沒有善用我們的時間,那麼黑暗的夜晚來臨時,我們就無法工作了。你們身處那可怕的危機時,就不能說,我會悔改,我會回到我的神那裡。不能,你們不能這麼說了;因為你們離開今生時,那佔據你們身體的靈,也會有能力在永恆世界中佔據你們的身體。」讓我們謹記艾謬萊克的警告,千萬不要拖延悔改。

夫子還告訴我們法利賽人和稅吏的比喻(路加福音18:9-14),我們常犯的一種罪,是認為自己都做得很好,不用悔改,是別人才需要悔改。悔改的誡命不是要我們拿著核對表去檢查別人有沒有做到。我們不需要,也不應該有核對表來檢查自己或任何人。我們要做的是捫心自問,當我們迎見耶穌基督時,是否能抬起頭來快樂歡欣地說:「夫子,我在每件事上都努力做到您吩咐我要做的事了。」或是,我們講到某些事情時,會感覺要躲躲藏藏,支支吾吾,臉紅耳赤地感到羞愧呢?我們要對基督有信心,祈求天父賜給自己智慧和勇氣,以洞察並承認自己的罪,同時也要對別人有愛心和耐心。讓我們記得,「因此,世人在肉身中是自由的;凡對人類有益的事物都賜給他們。他們可以藉著全人類的偉大中保,自行選擇自由和永生,或順著魔鬼的束縛和力量,選擇束縛和死亡。」(尼腓二書2:27)如果我們還沒有做到像夫子那樣的完全,那我們就必須先悔改自己的罪,這才是最重要的。

當我們必須悔改時,就代表我們受到聖靈的教導與啟發,即將獲得再次的成長與進步,與神能夠更加和諧,更加接近,更能蒙得神的形象,更有資格被稱為神的兒女。悔改的過程雖然會有痛苦,但我們相信,「經由主基督的贖罪,全人類都可以藉著服從福音的律法和教儀而得救。」(信條第三條),悔改的痛苦是成長必經的過程,但悔改的果實一定是甜美而快樂的。

拂曉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你們作父親的,不要惹兒女的氣。(以弗所書6:4)
面對孩子的不聽話,父母常說::「你再這樣,我就要生氣囉!」

其實這是一句不負責任的話,絕對會是孩子的壞榜樣,父母親應該全力避免。

為什麼?

因為這句話背後的含意是:我沒有自我控制的能力,控制我情緒的能力在你手上。

孩子還小,剛開始可能不懂這句話的意思,因為聽了這句話卻沒有照大人的意思作,而遭致處罰,就知道聽到這句話就要停止胡鬧,所以這句話可能短暫期間很有效。但孩子大了,變聰明了,也變調皮,不怕處罰了,這句話就讓他體認到,他有權力控制父母親,按個「按鈕」,爸媽就會生氣,真是一件好玩的事啊!而父母親也在「自我實現」的預言中不知不覺地被孩子制約了。最後結果就是:爸媽不斷生氣,但孩子完全不當一回事,依然我行我素--這句話至此完全失去功效。

拂曉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但是,在你們尋求財富之前,當先尋求神的國。 你們經由基督獲得希望後,如果你們尋求財富,就必得到;而且你們會為了行善而尋求財富──使無衣蔽體的人有衣穿,飢餓的人有飯吃,囚禁的人得釋放,患病和受苦的人得照顧。(摩爾門經雅各書2:18-19)

天父是鼓勵我們尋求財富的,因為祂給我們應許:如果你們尋求財富,就必得到。但前提是:必須先尋求神的國,並經由基督獲得希望。

而且天父鼓勵我們追求財富的目的,是為了行善,而不是為了個人的享受與私欲。

行善除了必須有人願意投入時間和心血外,絕對需要財富的挹注和支持上。一般人如想行善,常常會說:我沒有錢可以捐,我只能貢獻時間。但我覺得,應該換個想法,效法經文中寡婦的榜樣(馬可福音12:41-44),憑著信心,克服「缺錢」的恐懼,盡自己的能力捐錢,向天父證明我是為了行善而尋求更多財富的,然後祈禱:天父,我想行善,我現在已經盡我能力,捐出我能捐的錢,但我想捐更多,祈求天父給我更多財富,讓我完成這個心願。這樣才能啟動追求財富的良性循環:捐多,賺更多;賺多,捐更多。

最後,要注意動詞「尋求」,我們必須有尋找和祈求的動作,才有機會增進我們的財富。尋找什麼?又祈求什麼?尋找符合福音標準的態度與方式,來處理自己目前的財富,並祈求天父給予智慧與勇氣,能做出必要的改變。我們目前的財務狀況,是我們之前一連串有關財富的決定而造成的,我們要怎麼花用手上的錢?如何規劃預算?做什麼投資?是否有把錢用在最適當,最能幫助建立神國的地方?讓錢發揮最大的功效?或是像經文中三個僕人中,最後一個的懶惰僕人(馬太福音25:14-30),把錢埋在地下,沒有善加利用?這一連串的決定都來取決於根植在我們腦袋中對金錢的態度,我們是否夠信賴神,憑著對祂的信心,去做所有必須的善事,而不要讓「缺錢」的恐懼控制自己,沒有發揮自己在這世界上,應該發揮的功用?改變根深蒂固的金錢觀,唯有倚靠天父的大能,所以必須先經由基督獲得希望,才有辦法破除天生的財富宿命。

拂曉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家中…禱告,使你們的妻子和你們的兒女得蒙祝福。(尼腓三書18:21)
唯有在家庭中,才是學習真理,培養正直品德,教導自制與滋養愛的最好地方。
****************************************
最近聽到一個真實故事,一個年輕學生拒絕在公車上讓座給老人,他理直氣壯地說:「我念了一整天的書也很累了,他整天什麼事都沒做,為什麼我要讓座給他?」

現代小孩特別聰明,光以教條規定要他們讓座,肯定會受到質疑,父母在品德方面的思辯,真的要常常問自己「為什麼」,先打通自己的任督二脈,找出那個最根本的為什麼,才不會被孩子問倒。這也是教養小孩最有趣的地方。等於自己再長大一次。

拿最常碰到的「分享」問題,孩子們搶玩具,父母親總是教導孩子「要分享」。但是,為什麼要分享呢?那明明是我的東西,為什麼我不能玩,要給別人玩?身為父母的你,是怎麼回答?「你現在跟別人分享,下次別人才會跟你分享」好像有點「利益交換」的世俗觀點,不是不好,只是,如果下次別人不跟我分享呢?
「你不跟別人分享,他會難過」有點訴諸同理心,但,這樣又往往導致孩子不適當的罪惡感:「你看,都是你不跟他分享,他才會哭的這麼難過」。
「你不跟他分享,他下次就不會跟你玩了」這是威脅,難道我們希望孩子常常處於罪惡感與威脅下才去做該做的事嗎?

拂曉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