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福音教養 (40)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晚上念經文時,談到「假先知」的一個特徵,就是「會說諂媚別人的話。」

 

J:那就像宦官都只跟劉禪進饞言,都說他一定會打贏,打輸了都不告訴他

 

爸:那說別人喜歡聽的話就不好囉,應該要說別人不喜歡聽的話才對嗎?

 

T:不一定,像是爸爸叫媽媽去鋪床單,媽媽鋪好了就告訴爸爸,讓爸爸很高興,這沒什麼不好。

 

媽:有時候,人也喜歡聽讚美,造就人的話,讓人聽來就很快樂。

 

拂曉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身邊有幾位好友,她們是很用功的媽媽,常推薦我去看很多教養的書,她們是那麼認真研究,用心在生活中實踐她們喜愛的教養理論。我從他們身上學到很多。


我也看到很多在教養上覺得茫然無助的爸媽,各家說法只是增加他們內心的混亂。

我發現,這些無所適從的父母親,問題不在找不到適合的教養方式,而是在父母沒有建立起自己一套的人生價值觀,所以他們很在乎別人的眼光,勝過自己孩子的需要。

那些在教養上得心應手的父母,自己都有非常明確的人生價值觀。所以就算小孩表現有時「不符他人期待」,他們依舊可以充滿自信,感覺他們怎麼教都對。

原來,父母親的教養觀,就是他們的人生價值觀啊!

拂曉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不是很細心溫柔的媽媽,我很不會對別人的感覺與情緒感同身受,我也不太會照顧小孩的情緒。

 

我不是很會陪小孩玩的媽媽,甚至,當我自己是小孩的時候,我就很不愛玩。我覺得玩很浪費時間,我常常放著小孩自己玩,自己在一邊做事。

 

我當媽媽後才開始學作菜、洗衣、打掃等家事,直到現在,做起家事依然速度很慢,手腳笨拙。

 

我不是很會照顧小孩的媽媽,我的個性粗枝大葉,很少留意生活細節。我對小孩照顧的標準,始終停留在「活著就好」。

 

這些都是我覺得當好媽媽的條件,但對我來說,都好困難。

 

拂曉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從不會在孩子面前避諱談到死亡。

 

 我一直告訴孩子福音的教導:死亡,是另一段生命的開始。只要我們一直保持潔淨、堅守正義,天父已經應許我們能回去與祂同住,並且擁有永恆的家庭,永遠與我們所愛的家人在一起。

 

 北捷事件發生後,我和孩子討論如果我們在當場應該怎麼辦,T很快就回答:要先祈禱。

 

 孩子真是有信心。

 

討論完祈禱之外還可以做什麼,我又問:如果媽媽因此被殺了,你們會不會很傷心?

 

拂曉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對我來說,性教育不應該只有談到身體器官與如何生小孩,更重要的是,認識並喜愛自己的性別,學會自己性別應有的角色與責任,最終目的是擁有幸福美滿的婚姻與家庭。

 

 而且,性教育一定要在家中進行,孩子長大後,會在外頭聽到所有關於性的知識,都必須在家裡先聽父母說過正確的觀念。這是家庭責無旁貸的責任,唯有父母與孩子間的親近關係,才有立場與力量,教導這些事情。

 

所以,性教育應該從0歲開始。

 

我很喜歡教會出版的「父母指南」https://www.lds.org/bc/content/shared/content/chinese/pdf/language-materials/31125_zho.pdf?lang=zho

 

我認為,如果想知道從出生到孩子成家自立,父母應該在家中教導孩子哪些兩性的知識,應該何時教導,如何教導,看這本書,都在裡面了。

 

拂曉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Apr 28 Mon 2014 21:07
  • 誠實

今天小孩聽一本兒童雜誌的CD,談到能不能說謊,我聽到最後結論是:偶爾說一下小謊是可以的。我心中的警鐘立刻響起,就請小孩把CD關掉,特別跟小孩討論一下。

 

媽:你們覺得他說的對嗎?偶爾可以說點小謊沒關係嗎?

JT:不對,不可以說謊。

T:經文裡有說,「撒個小謊,因人的話佔他便宜,挖坑陷害鄰人」,這些都是不可以的,都是撒旦的陷阱。(尼腓二書288

 

媽媽心中安慰不少,還好平時媽媽說的話,小孩有聽進去。

 

我把他們看的雜誌拿過來看內容,發現裡頭討論的其實有很多不同的狀況,我一一跟他們討論。

 

文章標籤

拂曉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天讀經文,念到教義和聖約649-11節:

 

「因此,我告訴你們,你們應該彼此寬恕。因為凡不寬恕弟兄的過犯的,在主前必被定罪,因為有更大的罪留在他身上。

 

我,主,寬恕我要寬恕的人,但是你們必須寬恕所有的人。

 

你們心裡應當說-願神在你我之間判斷,照你所行的酬報你。」

 

念到這裡,T突然大聲說:媽媽,你都沒有寬恕我們的過犯,你都會處罰我們!

 

拂曉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為了準備J兩個月後滿八歲的洗禮(這是我們家今年的大事),我準備了以下課程,將在未來八週的家人家庭晚會中分享,希望能幫助J更瞭解洗禮的重大意義。

 

第一課:恭喜J將要洗禮

l          訂立洗禮日期與時間,擬定邀請名單

l          看爸爸媽媽的洗禮證書,說明J也即將有一張自己的洗禮證書,可以放在J的個人重要文件檔案夾中。爸媽分享自己洗禮的經驗。

 

第二課:看基督洗禮的圖片

l          問題:從這張圖片中,我們可以學到什麼重要真理?

l          解釋全身浸沒洗禮的意義

l          念摩賽亞書1810 討論洗禮聖約的內容

文章標籤

拂曉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J前幾天洗碗,把所有濕答答的碗放在流理台上,沒有放到碗盤架上晾乾,其中有兩個盤子上面倒扣了一個大鍋子,我要準備作晚餐時,因為不知道鍋子下有盤子,移動鍋子時盤子就掉下來打碎了。

 

我叫J過來看,T聽到碗盤摔破的聲音也跟了過來。

 

我說:「洗碗包括把碗擺回放碗的地方,把流理台和水槽清乾淨,讓整個廚房都準備好,等下一餐媽媽作菜時就可以直接開始,不用再幫你收這些東西。因為你沒有收好,媽媽現在要作菜時動了鍋子,下面的盤子就掉下來打碎了。」

 

J:「你只叫我洗碗而已,沒說要作這些。」

 

媽:「這些事不需要媽媽告訴你,你要自己想,一件工作要做到完整才叫做完,這樣接下來作的人才會很順,如果每件小事都要媽媽告訴你才去作,你就是在偷懶,沒有動腦筋,只是在應付媽媽,根本不覺得這是你自己該作的事。耶穌不是有告訴過我們:凡事都要我命令是不宜的,凡事都要被迫的人,就是懶惰而不聰明的僕人。像你這麼聰明又能幹的小孩,應該不用媽媽在每件小事上都命令你、強迫你吧?」

 

拂曉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跟小孩走在路上,看到有人躺在路旁乞討。J很好奇,又回頭看了一眼。

我說:那就是乞丐。

T:什麼是乞丐?

媽:就是在路邊跟人要錢的人

J:他為什麼不去自己工作賺錢?

媽:因為他覺得自己不能和大家一樣工作賺錢

T:為什麼?

媽:我不知道,可能他身體有些問題,我們看不出來

J:他應該去努力克服問題,想辦法工作

媽:那是你覺得他應該這麼做,可是他覺得自己這樣做比較好

拂曉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前幾天,姐姐做錯事被處罰時,他一臉不服氣,表現出:沒關係,這種處罰我才不在乎。(其實我知道他很在乎,只是裝成不在乎的樣子)

 

我當場嚴重警告她,說有空會跟他好好談這件事。這幾天,我一直在想,要找什麼機會

 

今天下午,我和孩子聊天

 

J(很得意):我好多同學都會因為成績不好被爸爸媽媽罵或打,可是媽媽都不會因為我成績不好打我罵我。

媽:因為學校成績是你自己的事,我也是會處罰你們,只是處罰的原因不一樣。

記得前幾天媽媽有處罰過你嗎?(終於找到適合時機談這件事了)

J想一想,說:有

拂曉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我家姊妹倆小時候常常打架吵架,到現在姊弟三人可以整天和樂融融地玩在一起,我不敢說自己有多厲害,可以把小孩教得兄友弟恭,老實說,一部份原因是孩子大了,自然知道不能動手,但在成長過程中,引導他們以天父教導的方式處理彼此紛爭,讓我受益良多。

學步兒到三歲左右的小孩間會打架,常和說話能力還沒發展好有關,之前我寫過關於學齡前共學團體中常見打人與被打問題的文章:

http://jtk123.pixnet.net/blog/post/160081766

孩子小時候,我處理他們紛爭就是依照上文所說的原則。現在他們長大了,我將多年來處理的心得整理成以下的三不四要一沒有:

三不:

1. 不太早介入
有跨越,才知道有障礙,有紛爭,才能學會彼此尊重。太早介入調停孩子之間的衝突,會讓孩子沒有機會自己學習如何處理衝突與紛爭。

2. 不作仲裁
我知道,無論我如何努力做到公平公開公正,我的兩個小孩絕不會在我做出判決後,異口同聲的說:「親愛的媽媽,您的處理實在太公平了。我一點意見也沒有。」所以,這種吃力不討好的事,號稱懶媽媽的我,絕對不作。

如果小孩來告狀,我會問小孩:「你覺得你可以做什麼來解決這問題?」引導他們去想,鼓勵他們去作。這樣可以減輕媽媽負擔,小孩自己也會越來越有能力自己面對問題。如果真的需要我幫助,我會問:「你需要媽媽幫你什麼忙?」我希望小孩能清楚說出自己的需要,而不是哭鬧得要媽媽去猜他要什麼。如果小孩能清楚說出他需要的幫助,通常他就已經能解決大部分的問題了,我只需要在關鍵點出點力。

拂曉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今天突然想到,我是很蒙祝福的,受洗不久(當時還沒懷老大)後就被召喚到初級會服務,一直等到老二快出生(如果沒記錯)將近7年的時間,我在自己小孩沒出生前,天父就安排我去學習怎麼教小孩。我受益良多。我真的要跟姊妹們見證:初級會裡有寶藏!好好研讀初級會的每本手冊、課本、參考資料,爸媽就會懂得如何用天父的方式教導小孩,大人會變成更好的爸媽,小孩也會變成更溫順謙卑的小孩。

我家小孩還小時,有段時間是用「看你們的小孩」這本初級會托兒班課本當家人家庭晚會與平日研讀經文的教材,非常好用
,連我自己都從裡面學到很多。真的證明:福音真理簡單到連小孩都懂,但深奧到大人還是要不斷學習。

我真的覺得後期聖徒家庭在沒有研讀完這些教會資料之前,用不著去追逐市面上流行的各種教養方式與理論,等到研讀完之後,再去看那些世人的教養方式與理論,就會擁有靈性理解力,知道如何去蕪存菁,不會被迷惑。

如果你沒有機會像我一樣的初級會服務,一樣可以在家中用這些課程資料教導自己小孩,初級會老師會很高興你家小孩都已經在家裡上過這些課程,等他們在初級會上課時,這些福音真理對他們就只是複習,而不是全新的知識了。這樣小孩會學到更多。

這篇文章是我好幾年前寫的,有提到應用教會課程資料在家教導小孩的使用方式,給大家參考。

 

http://jtk123.pixnet.net/blog/post/61640211-%E6%95%99%E9%A4%8A%E5%BF%83%E5%BE%97%E9%9B%9C%E8%A8%98


文章標籤

拂曉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Oct 24 Thu 2013 21:45
  • 冒險

我去過愛琴海邊的海水浴場,發現潔白美麗的沙灘上滿滿的泳客,卻沒有一個救生員,蔚藍海面上也沒用浮標圍出一個範圍,我想,這樣怎麼知道自己是不是游太遠回不來了?我問當地人,得到的回答是,你應該自己知道自己有多少能耐,能游多遠,自己最清楚,不需要別人幫你規定。海邊游泳本來就會有危險,你到海邊來應該要自己先評估、了解,自己負責自己的安全。別人怎麼會比你更了解你自己呢?

在臺灣,每到夏天,一定會有溺水死亡的新聞,常有家屬或記者指責:這條溪(或這個池塘,這塊沙灘•••)怎麼沒人看守,沒有警告標誌,沒有圍起來不准人下水 •••。我都會回想到愛琴海的海邊。

一邊是你要自己注意安全,自己小命自己負責;一邊是我的安全是你的責任,你沒做好就會害到我。

孩子開始會爬高爬低後,這兩種思考模式一直在我心中爭戰:我該跟在孩子後頭,不准這個,不准那個;還是放手讓孩子盡情探索,自己找出安全與危險的界限?

我最後選擇後者,放手讓孩子盡情爬上爬下。最大的原因是,我做不來那種大呼小叫,限制東、限制西的媽媽,這麼做會讓我神經衰弱。

拂曉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家老三已經一歲三個月了,還只會放手走兩三步。前幾天我跟一個爸爸聊天,他好心建議我帶孩子去評估是不是發展遲緩。他很熱心的指著身邊自己孩子(小一)說:「你看,他就是發展遲緩,你外表看不出來,可是他認知有問題,學習有障礙,注音符號人家可能學十遍就記住,他學一百遍也記不住,就算記住也很容易忘。」

他的孩子是個很秀氣、很沈默的男生,躲在爸爸身後,但我想他聽得懂爸爸說他什麼。我當時只想:天啊,如果我爸爸對別人這樣說我,我會有多難過!

對發展遲緩我不是專家,但我以一個媽媽的角度來看,我真的不喜歡為孩子貼標籤:他是發展遲緩、學習障礙、過動症之類的說法,都讓我感覺是把孩子當成一種病,而忘了他也是一個人。

我不是想逃避孩子有毛病的事實,但我覺得在是和不是的兩端,有很大一塊灰色地帶。如果孩子就落在灰色地帶,那到底是還不是呢?

我家老大快兩歲才開始張口說整句話,當時就有很多人叫我要帶孩子看醫生,我只是憑我對他的觀察,我知道他都聽的懂,所以不是聽覺問題,而我發現他是個很內斂、愛面子的小孩,沒有120%的把握,他就不願意去做,所以應該是他對說整句話還沒有足夠把握,所以才不願意開口。

拂曉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一直想把這幾年教養孩子的心得記錄下來,之前是沒有時間,現在孩子大了,有時間了,卻發現自己忘得很快。一定要趕快記下來,不然孩子大了,那些回憶也會沒了,很可惜。希望記下來能幫助之後有孩子的姊妹,能在育兒路上很順利。
我以下所說的是針對學齡前的孩子,是我有經驗,也有實際做過,經過驗證的心得。

我感覺作母親真的是當天父的合夥人,參與天父創造的過程。孩子從出生到三歲以前,作全職母親享有最大的塑造能力,這時候的孩子最好教,你要他成為怎樣的人,他就會變成怎樣的人,會很有成就感。過了這個年紀不是說不能教了,而是需要比較多力氣與耐心,因為孩子已經有自己的型了,只能做修改,很難重新塑造。

三歲之前的孩子,我覺得最重要的是培養正面穩定的性情,以及健康強壯的體格。先談培養性情方面,也許能說是塑造孩子的人格特質。黃金定律在此也適用:你要人家怎樣待你,你就要怎樣待別人。同樣你想孩子將來怎樣待你,現在就要這樣待他。想要孩子個性穩定,媽媽自己就不能常生氣。想要孩子彬彬有禮,平常對他就要彬彬有禮。想要孩子快樂,媽媽要先快樂。要孩子愛閱讀,媽媽要先愛看書。基本上這階段的孩子完全看到什麼就馬上學起來,所以媽媽做的比說的重要。媽媽絕對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孩子就是自己的鏡子,是不是有什麼特質是不希望在孩子身上出現?那要千萬自己先避免。養育孩子也是媽媽重新長大的過程,這次的成長媽媽會是有意識的去塑造自己成為理想的樣子,這是很難得的自我成長機會。媽媽只要把握好把自己塑造成理想中的樣子,孩子就不會差太多了。這是全職媽媽這個角色的特殊能力,其他人的影響絕對大不過媽媽。

媽媽絕對要相信自己的孩子,他也許有些事情還做不好,做不到,但要相信他是想做好,想做到的,因為孩子絕對會想讓媽媽高興,媽媽高興是他最快樂最重要的事情。學會堅持用正面的角度去看孩子做的所有事情,加上耐心,假以時日,孩子就會變成你所希望的樣子。避免負面地論斷孩子:他就是愛哭、他就是吵…這種話千萬不能講出口,甚至連想都不要想,因為孩子會感受到你對他的印象,他將必須背著這個包袱長大。不要增加自己孩子的重擔。

媽媽也要對自己有信心,相信自己一定有能力帶好這孩子,遇到挫折時不要急著委託他人,就算那人是專家,他也絕對做不到一個努力的媽媽能做到的。只有媽媽能以愛孩子為立場去監督孩子、管制孩子、處罰孩子,注意孩子生活中的每個細節,去微調孩子的個性與品德。委託他人或其他機構教養孩子的媽媽會失去一個與孩子一同成長的好機會,非常可惜。

拂曉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你們作父親的,不要惹兒女的氣。(以弗所書6:4)
面對孩子的不聽話,父母常說::「你再這樣,我就要生氣囉!」

其實這是一句不負責任的話,絕對會是孩子的壞榜樣,父母親應該全力避免。

為什麼?

因為這句話背後的含意是:我沒有自我控制的能力,控制我情緒的能力在你手上。

孩子還小,剛開始可能不懂這句話的意思,因為聽了這句話卻沒有照大人的意思作,而遭致處罰,就知道聽到這句話就要停止胡鬧,所以這句話可能短暫期間很有效。但孩子大了,變聰明了,也變調皮,不怕處罰了,這句話就讓他體認到,他有權力控制父母親,按個「按鈕」,爸媽就會生氣,真是一件好玩的事啊!而父母親也在「自我實現」的預言中不知不覺地被孩子制約了。最後結果就是:爸媽不斷生氣,但孩子完全不當一回事,依然我行我素--這句話至此完全失去功效。

拂曉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但是,在你們尋求財富之前,當先尋求神的國。 你們經由基督獲得希望後,如果你們尋求財富,就必得到;而且你們會為了行善而尋求財富──使無衣蔽體的人有衣穿,飢餓的人有飯吃,囚禁的人得釋放,患病和受苦的人得照顧。(摩爾門經雅各書2:18-19)

天父是鼓勵我們尋求財富的,因為祂給我們應許:如果你們尋求財富,就必得到。但前提是:必須先尋求神的國,並經由基督獲得希望。

而且天父鼓勵我們追求財富的目的,是為了行善,而不是為了個人的享受與私欲。

行善除了必須有人願意投入時間和心血外,絕對需要財富的挹注和支持上。一般人如想行善,常常會說:我沒有錢可以捐,我只能貢獻時間。但我覺得,應該換個想法,效法經文中寡婦的榜樣(馬可福音12:41-44),憑著信心,克服「缺錢」的恐懼,盡自己的能力捐錢,向天父證明我是為了行善而尋求更多財富的,然後祈禱:天父,我想行善,我現在已經盡我能力,捐出我能捐的錢,但我想捐更多,祈求天父給我更多財富,讓我完成這個心願。這樣才能啟動追求財富的良性循環:捐多,賺更多;賺多,捐更多。

最後,要注意動詞「尋求」,我們必須有尋找和祈求的動作,才有機會增進我們的財富。尋找什麼?又祈求什麼?尋找符合福音標準的態度與方式,來處理自己目前的財富,並祈求天父給予智慧與勇氣,能做出必要的改變。我們目前的財務狀況,是我們之前一連串有關財富的決定而造成的,我們要怎麼花用手上的錢?如何規劃預算?做什麼投資?是否有把錢用在最適當,最能幫助建立神國的地方?讓錢發揮最大的功效?或是像經文中三個僕人中,最後一個的懶惰僕人(馬太福音25:14-30),把錢埋在地下,沒有善加利用?這一連串的決定都來取決於根植在我們腦袋中對金錢的態度,我們是否夠信賴神,憑著對祂的信心,去做所有必須的善事,而不要讓「缺錢」的恐懼控制自己,沒有發揮自己在這世界上,應該發揮的功用?改變根深蒂固的金錢觀,唯有倚靠天父的大能,所以必須先經由基督獲得希望,才有辦法破除天生的財富宿命。

拂曉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事前的準備每天都在準備與教導父母以身作則,日常生活的言行舉止就要讓孩子知道安息日的重要。星期一到六的教導、提醒與準備,就是為了在聖餐聚會中表現最好的狀態。爸媽要有這種認知,孩子才會把安息日聚會當一回事。爸媽可以唸利阿賀拿兒童園地中關於安息日保持虔敬的故事或文章,鼓勵孩子效法。

在家中保有聖靈同在,讓孩子習慣聖靈陪伴如果家中環境亂七八糟,家人間言語缺少愛心與尊重,孩子每天的生活步調安排的太緊湊,都會讓聖靈遠離,孩子如果和聖靈不熟,怎能期待他會在安息日感受得到聖餐的虔敬氣氛?這是父母的責任__在每天生活中邀請聖靈。每天持續不斷地邀請聖靈。這是能讓孩子在安息日保持虔敬的關鍵。
具體的建議孩子不會假裝,安息日的表示就是平日的樣子,並不是說孩子隨時隨地都要安靜,聖餐時才能虔敬。而是要去觀察孩子何種狀況下會安靜滿足並樂於服從,就盡量在安息日提供這樣的條件。
我的經驗有:讓孩子睡夠、吃飽、尿完學齡前孩子應該每天晚上九點以前睡著(注意!不是9點上床)每天至少睡夠11~13小時(無論分段或一次睡夠均可)。怎麼知道孩子有沒有睡夠?如果孩子不是自己睡夠睜開眼睛,起床後鬧脾氣,食慾不佳,一歲之後的孩子起床後四小時內又想睡覺,那他很可能睡眠不足。睡不夠的孩子是沒辦法教導的。光是星期六提早上床是不夠的。平日就要有充足睡眠與穩定作息。爸媽在孩子小的時候犧牲幾年精彩的夜生活,換來全家同樂的晨光時間,加上孩子的穩定情緒與一輩子的健康本錢,絕對值得。
若是在上午聚會,常發生孩子來不及吃早餐的狀況,造成孩子在大會堂內鬧情緒(肚子餓的孩子是不可能保持虔敬的。),或是在會堂裡吃東西,或甚至孩子不參加聚會在廚房吃東西。我的經驗是如果早上八點半聚會,孩子必須六點半以前起床,才有充足時間吃早餐、盥洗更衣,媽媽要更早起床打點早餐與午餐,最好是星期六晚上就預先把全家人在安息日需要的衣服、書籍、尿布等先準備妥當,這樣才能在安息日保有好心情,不用一直催促孩子。而且要設定至少比聚會開始時間早到15分鐘,才有時間應付突發狀況(孩子總是在換好衣服後才便便!)。所以平日常就要有早睡早起的習慣。爸媽要認清事實:孩子就是孩子,不可能起床後10分鐘之內準備好出門,然後還能在聚會時保持虔敬。
學會上廁所的小孩就要提醒他聚會前去上廁所,並且強調聚會中不可以跑出來上廁所,免得孩子覺得無聊,在聚會時藉口上廁所卻跑出來玩。

拂曉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Nov 13 Tue 2012 19:58
  • 生氣

注意控制你所有的情感,好使你滿懷愛心。(阿爾瑪書38:12) 生氣,是每個人難免都會有的情緒,大人也許因為社會化的面具,比較能隱藏生氣的情緒,而以其他方式表達,但小孩的情緒表達往往很直接,大哭大鬧、說些不好聽的話罵人(也許他並不知道這些話的意思,只是看過別人的生氣時說過,有樣學樣)、推人打人咬人,這些都是很常見的反應,但往往會讓父母感到不好意思,旁人也常常斷言:這小孩怎麼教成這樣子? 對於這類的事,我覺得旁人需要的多點體諒和等待,孩子會不斷長大,不斷變化,相信沒有正常的父母親會喜歡孩子有這種表現,只是孩子還在學習。但如果是自己的孩子有這種表現,父母第一次看到可能會很震驚,怎麼我的小天使也會變成魔鬼?但隨著這種場面越來越多,父母有時不禁洩氣:怎麼講都講不聽,到底要怎麼跟這種完全沒有理性可言的生氣小孩溝通? 沒錯,剛出生的小天使越長越大以後,總有一天,會露出魔鬼的面貌,但這不代表他就變成魔鬼了,只是他還沒學會用天使的方法來處理複雜的情緒,這些複雜情緒需要智慧來處理,智慧需要年歲來累積,大人可能都處理不好自己的情緒,要求小孩馬上在這方面做到完美,似乎有點苛求。父母需要耐心不斷勸誡、教導。 但要如何教導呢?有些教育專家認為孩子生氣時,可引導他把怒氣發洩到不會傷害人的地方,如打枕頭。但我覺得,其實孩子可以做的更好,我們應該用更高的標準來教導孩子。 先知多馬孟蓀會長告訴我們:生氣就是屈服於撒旦的影響。沒有人能讓我們生氣,要不要生氣是我們的選擇。(利阿賀拿2009.11 「親愛弟兄,控制脾氣」) 無論任何狀況之下,我們都可以選擇不生氣。我覺得這不是叫我們壓抑怒氣,不要發洩出來,而是要從根本上解決我們發怒的原因。我們必須先知道天父愛我們,所以我們必須尊敬每一個人—他們都是天父的孩子,然後學會謙卑自己,忘掉自己,去愛人、服務他人。如果我們都以這種方法來訓練自己控制感情,相信不會有什麼機會讓我們發怒。 為什麼我們要這麼「辛苦」的訓練自己,駕馭自己的情感,而不乾脆「發洩」出來,比較省事又輕鬆呢?很簡單,當我們選擇「發洩怒氣」這條路,就算我們是以不傷害人的方式,也是等於卸下自己的心防,給撒旦有機可乘的機會,讓我們習慣把自己擺在第一,而忘記了兩大誡命:愛神和愛人如己。 大人需要這樣訓練自己,讓自己成熟地處理忿怒情緒,我相信,孩子也必須從小學習這種方式,而不是長大懂事後再學,因為這種面對情緒的方式,會成為習慣。趁著還沒任何習慣之前,就做正確的事,以養成好的習慣。


拂曉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