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朋友聊天談到他的小孩就讀森林小學,學校為孩子安排的各種活動,如分組研究、專案製作、畢業製作等,可以讓孩子和朋友一起工作,共同完成一件事情,他覺得這對孩子很重要,不但可以有團體歸屬感、還可以學會如何從無到有做出一樣東西,得到成就感。

 

我也覺得學校能舉辦這種活動真的很棒。但想想,其實這些都可以由父母帶領,在家裡舉辦家庭活動。森林小學不是唯一可以學到這些經驗的地方。

 

我擔心的是,家長忘記或是不知道可以在家裡舉辦家庭活動,因此孩子在家中學習的美好回憶。有能力的家長,排除萬難送孩子去上森林小學來學習作為補強,條件不能配合的家長,只有讓孩子去上一般學校,在這方面的學習完全空白。

 

其實,森林小學辦的這些五花八門的活動,家裡是可以辦得到的,而且可以做的更細緻。

 

家庭之中,從每天分工合作做家事(環境清理、準備食物、照顧弟妹或病人、清潔保養衣物等)或全家一同完成一件工作,如策劃家庭旅遊,舉辦各種形式的家人聚會,家人家庭晚會、家庭共讀、家庭服務計畫、家庭傳教計畫等,都可以當成像森林小學中的活動來辦理,讓小孩參與學習。

 

父母不要害怕,覺得無法把活動辦的像學校老師那麼專業。其實,在家裡是更自然的環境,你會發現不需要像學校一樣做很多準備與呈現的功夫,卻有更好的效果。

 

要舉辦家庭活動的第一步,就是開家庭會議。

 

所有活動,都以開會討論,集合大家意見為起步。就算孩子還小,也要讓他們旁聽,孩子慢慢就會有自己的意見。聽他們的意見,讓他們感覺受到尊重,鼓勵他們將意見化為實際行動,爸媽要學會將工作分配下去,並接受小孩的帶領,不要急著自己把所有事情都完成,也不要忙著指正孩子的錯誤。開會時,大家都是平等的伙伴。

 

會議中,要訂立目標,排好時程,想好個人要負責的工作,並安排好下次回報追蹤的會議時間。

 

接著就是定期的追蹤與調整。

 

和學校活動相比,舉辦家庭活動比較鬆散自由,除非有特定期限的活動之外,一般來說,從開始籌備一個活動到最後完成的時間會拖的比較長,而且往往同時會進行好幾項活動。家長要把這些活動計畫放在心上,定期追蹤,但不要心急,慢慢來,細水長流比較好,重點是家人從活動中有沒有學到東西,而不是趕緊完成活動,做出成果可以給別人看到。

 

我們家的經驗是最好由爸爸帶頭掌握進度,媽媽負責協調監督。爸爸比較會抓大方向,也比較會設定目標。媽媽比較常和孩子相處,能即時協助孩子遇到的問題,並將狀況回報給爸爸。

 

我們家的家事工作,就是必須定期協調的活動項目。隨著孩子年齡漸大,我們會賦予不同的責任,也會對完成度有不同的要求,孩子本身也有特別愛做的家事和不喜歡做的家事,必須彼此協調輪流,或拆成小部分,大家一起完成。

 

目前我們的家事分工是:J很細心,負責洗碗(這樣碗盤比較不容易打破,也洗的乾淨)和折衣服(看到他折完如豆腐乾的整齊衣物,分堆排的整整齊齊,真是一大享受),折衣服時,順便帶著弟弟,教弟弟折簡單的衣物與分堆收拾,也要帶著弟弟撢灰塵。T比較沒耐心,負責很快就能做完的工作,如收碗盤、擦桌子、收衣服、倒垃圾,也要帶著弟弟擦餐桌下的地板。弟弟K負責餵狗,並且跟在姐姐身邊學習折衣服、撢灰塵和擦地。

 

這些家事必須每天都做,每天要求。長期訓練下來,孩子很習慣彼此分工合作,把家裡的乾淨整潔當成自己的責任。

 

我們家每週都會舉辦家人家庭晚會,會議的開始與結束都會唱詩歌與祈禱

在會議中,我們一同研讀經文(和平日的家庭研讀不同,讀的經文段落比較長,有比較多的討論,也會一起觀賞與經文相關的影片),分享這星期每個人的學習心得(不限學業表現,也可以唱一首歌、彈奏鋼琴、分享生活體驗與見證、展示樂高積木作品等等),家人也會一同討論下週的行程(參觀展覽、騎單車出遊、游泳等)與需要彼此配合的事項。也會念教會雜誌中的故事、分享簡短的福音課程、一起玩遊戲、吃點心。

 

我們家庭一起做過分享福音活動、說溫和語活動、家庭菜園種植計畫、家庭儲藏計畫、急難救助包準備、家譜計畫、照顧生病家人的服務計畫,許多次的家庭旅遊、家族聚餐,更不用提與在家自學相關的許多學習計畫,都在在家庭會議中提出討論、協調、最後加以執行。

 

雖然做這些家裡的事,有時並不會有如同學校活動做出來的漂亮報告、海報、成果發表演出等呈現結果,但教育的意義是一樣的,甚至更深入。

 

現代商業社會的生活模式,讓家庭這個社會的基本單位已經只剩下消費功能,失去了生產功能。舉辦這些家庭活動,會讓家庭開始產出一些經濟價值,讓家人對家庭產生緊密的歸屬感。這才是最有價值的事。

 

我真的知道,天父給我們家庭,是要我們在家庭中生活學習。家庭,應該是我們生命中最重要的學校,在家裡家人一同舉辦活動、完成工作,會讓家人的心靠的更近,感情更好,也會讓父母與孩子有本質上的重大成長,這絕對是光靠學校老師教不來的。

 

在讓孩子去學校和同學老師一同舉辦活動、體會分工合作的樂趣,得到歸屬感和成就感之前,也許,應該先在家裡,教孩子和家人一同活動、一同工作,讓家人之間也能享有和同學老師一樣親密的團體歸屬感與成就感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拂曉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